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的环境—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我国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广大干旱和半干旱,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带,沙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非常严重。其中,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区、沙漠的边缘地带是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有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科尔沁沙地在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它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西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带,是大兴安岭西南丘陵区向西辽河平原过渡区和我国东部的农牧交错区。 本研究主要以地理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位论和系统论为主要理论支持,通过对科尔沁地区20世纪70年代的MSS遥感影像、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末TM遥感影像进行基于背景数据库和专家知识的解译,获得科尔沁研究区土地沙漠化的三期矢量数据,利用Arc/info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属性进行处理,并在Arcview、Erdas Imagine软件的支持下进行信息提取与分析,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的规律,提出了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防治的构想与对策。 1.本研究建立了存储土地沙漠化研究所必须的地理背景材料、社会经济数据、研究过程中的中间数据以及研究结果等的背景数据库,并将沙漠化土地划分为潜在沙漠化土地、轻度沙漠化土地、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度沙漠化土地、极重度沙漠化土地四个等级。根据沙漠化研究区域范围和所收集的遥感资料,利用TM、MSS数据,借助沙漠化研究背景数据库,通过基于知识系统的人机交互识别的方法,评价了研究区的20世纪70年代(利用MSS数据)、80年代和90年代末(利用TM数据)的沙漠化分布范围和沙漠化程度。 2.本研究设计了土地沙漠化GIS空间信息处理的主要技术模块,即三期矢量数据的空间叠加、属性的信息提取与处理、空间矢量数据向可视化数据库的转化,建立了土地沙漠化GIS数据库。 3.研究表明:30年来,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的时间变化总特点是:土地沙漠化的类型中度、极重度为主转变为以轻度、中度为主,轻度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重度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减少趋势。 30年来,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总体趋势是:沙漠化土地的总面积呈增加趋势;研究区土地沙漠化逆转的趋势大于发展的趋势,轻度逆转和明显逆转的比例相当;土地沙漠化的程度加重。 4.本研究在野外调查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总结分析了科尔沁地区土地沙漠化形成和变化的动因。研究表明:该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干旱、少雨、多风在时间上的耦合,加之西辽河水系巨厚的沙物质沉积,构成了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o近些年来,水资源严重短缺,由于降水减少和不断采集地下水,近50%的湖、泡己干涸。这是科尔沁地区土地沙漠化形成的自然条件,也是其形成的基础。科尔沁地区土地沙漠化变化的社会动因是:由于该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素质较低,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状态,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粗放,人为“五滥”(滥垦、滥牧、滥樵、滥采、滥用水资源)使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沙漠化加速扩展和蔓延。 5.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防治在工程建设上要着重抓3大体系:一是以保护、恢复和重建植被为主的生态体系;二是以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培植和发展龙头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三是以健全管理、监测、监督和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的保障体系。建设重点:以草场规模开发为主体,以“生态经济圈”为单元,按“赤峰模式”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 从长期来看,需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完善防治沙漠化的法律、法规、政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