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性能的关键要素是行星轮式动力耦合器(EVT)的构型。本文绪论中总结了已经应用于实车的EVT构型,并将它们归纳成两个不同的构型体系:丰田系EVT构型和GM系EVT构型。探究这些构型体系的发展脉络,以及寻找从众多构型中筛选出它们的条件,成为了本文的核心和重点。在正式分析构型体系之前,本文先系统地总结了针对EVT进行构型分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杠杆法。第二章归纳并建立了杠杆法应用于EVT构型分析领域所必备的十条应用原则。这些原则既是进行杠杆法应用的前提,也为进一步拓展杠杆法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保障。由此,杠杆法可以在已有的应用范围——抽象直观地表述行星轮与各动力总成、行星轮与行星轮之间的连接关系及动力学关系——的基础上,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复合式行星轮特点的讨论、EVT动态过程的表述、带有固定速比的EVT构型分析等问题上。以杠杆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对实用构型进行必要性分析的思想,本文展开了对绪论中两种构型体系的研究。依据杠杆法的表述,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每种构型体系的演变过程;对实用构型的结构进行必要性分析,能够揭示出构型的每个细节的设计(如行星轮排数的选择,模式切换的时机等)的理论依据,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好构型的优势在哪,以及不可替代的原因。在第三章对丰田系构型的分析中,THS构型作为单排单模构型的必要性首先被揭示出来:将六种输入分配型构型经由机械点位置的范围、电机转速转矩、电路线功率的比例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THS构型综合性能最优的结论。接下来的对丰田系MG2增扭构型的研究,先提出增扭的可能方案,然后引入变量i(对于增扭效果的评价指标),表明各种备选方案的优劣。通过讨论丰田系两种增扭构型(共三种方案)的结构参数选择,分析并评价了各方案的侧重点。在此分析过程中,丰田系构型的发展脉络逐步清晰。第四章对GM系构型的探究,所关注的主要是GM系双模构型的特点及必要性,以及固定速比的功能。本章两次实践了杠杆法的动态应用,并以第三章提出的机械点为切入点,挖掘出具有三个机械点的双模构型的高效性、双模构型选用三排行星轮的必要性等结论。随后研究的固定速比构型,展现出不同于普通双模构型的功能,但也有一些弱点,故更适合于全尺寸SUV等车型。由三排双模向固定速比的过渡成为了GM系构型的发展方向。此外,本文对一些未被应用于实车的构型(如中汽研“混联+串联”构型、福特的FHS构型、Timken的双排双模构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构型的设计思路(复合式行星轮与普通单排行星轮的互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