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观察针刺对肘管综合征的镇痛作用以及对于肘管综合征导致的手功能受限的改善作用。以弥补单纯针刺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空白,明确增加可行有效的保守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方法。研究方法将入选的病例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不给予治疗,仅作空白观察。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采用0.30*40mm的东邦一次性针灸针,取小海、支正、腕骨、养老、后溪、中渚、阳池、阿是穴等,手指麻木可配十宣、少泽、关冲、八邪等穴;直刺,小海、阳池、阳谷等穴位进针0.3寸,进针后出现沉紧滞涩的针感,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min。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歇3天,共2个疗程。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可提前结束治疗。观察VAS评分、PPI评分和手的运动感觉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总体疗效评价。结果1完成情况课题中病例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观察过程中,对照组完成33例,脱落6例;治疗组完成36例,脱落3例,最终纳入统计病例69例。2一般资料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可比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均衡,具有可比性。3治疗前后疗效比较3.1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作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经t检验,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可以缓解疼痛。3.2治疗前后PPI评分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作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经秩和检验,针刺组治疗后PP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PP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针刺能够改善现时疼痛程度。3.3治疗前后手运动感觉情况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作治疗前后手的运动感觉评定情况进行比较,经t检验,针刺组治疗后手的运动感觉情况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运动感觉情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针刺能够改善手的运动感觉情况。4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各评分变化情况的比较4.1VAS评分变化情况的比较:将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评分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针刺对于疼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4.2PPI评分变化情况的比较: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治疗组现时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3两组运动感觉变化情况的比较: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手运动感觉评分变化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的手运动感觉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5疗效评价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制定的尺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和Lascar分级法评价疗效,治疗组:良34例,可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良5例,可26例,差2例,总有效率15.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针刺治疗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和意义1针刺对肘管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以轻中度为佳。为该病的轻中度保守治疗提供了临床数据,也扩大了针灸治疗的范围。2其疗效主要表现在针刺的镇痛作用。疼痛的缓解使因神经卡压产生的运动、感觉障碍得到改善。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该病提供了临床依据,也为治疗机理的探讨奠定了临床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