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视角下京津冀金融服务业发展研究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j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金融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金融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积极地推动作用。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提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备受关注。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不均衡由来已久。北京地区的城市承载负担过重,需要转移一些产业出去。天津和河北如果想承接这些转移产业,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项准备工作,这些都离不开金融支持。而从金融服务业集聚的角度观察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值得考究,故作此文,以期从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三地的发展情况,找准京津冀三地各自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定位,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本文以京津冀地区金融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汇总这些文献的研究成果;阐述产业集聚和金融集聚的定义;并划定金融服务业的范围;定义金融服务业集聚效率内涵。然后,分析了京津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从三个行业大类划分比较分析。参考现有的测量指标和实证分析模型,对多种现有测量方法进行比较,最终采用区位熵的分析方法测量京津冀地区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度,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京津冀地区金融服务业集聚效率进行分析,横纵向比较分析京津冀地区金融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效率。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不平衡性显著。其中北京地区无论是集聚度还是集聚效率都是最高的。形成了明显的集聚现象,且集聚效率均处于DEA有效;而天津地区在三地中,金融集聚度和集聚效率都排在第二位。集聚现象也已形成,但与北京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发展尚可。集聚效率只有一年达到DEA非有效,其他年份均有效;而河北地区这两项指标均排在最后,它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情况,与京津地区比较,差距较大,集聚现象不明显。因此,三地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天津和河北地区可以利用北京地区金融服务业集聚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利用北京地区的资金流以及信息优势,助力自身发展。而北京地区可以利用天津和河北地区丰富的资源和地域面积优势,分担压力,促进整体发展。京津冀三地找准各自定位,优势互补,实现协同与差异化发展,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一方面,选题视角的创新。以往对于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形成过程、效应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但是对于金融服务业集聚的效率研究较少。而本文从集聚效率这个新的角度,来探讨分析京津冀地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较为新颖。另一方面,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所使用的研究金融服务业集聚效率的方法为数据包络分析法。虽然这种方法已发展成熟,并运用于多个领域中,但将该方法运用于金融服务业集聚效率研究中还不多见。它是一种客观的多指标评价法,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金融服务业集聚效率的实际情况。所以,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创新。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IL-4、IL-12、IL-13在哮喘小鼠模型致敏和激发的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进一步探究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以卵白蛋白致敏法制备小鼠哮喘模型,将55只BalB/C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各大金融机构竞争日益激烈,银行面临着更大的机
<正>最近本刊邮箱([email protected])被盗,诈骗事件频出,请广大作者注意!本刊从未有以个人名义开户的银行卡及账号,不收取审稿费等除版面费以外的额外费用!若您收到录用通知,请
<正>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并定位蛋白的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组织病理学诊断[1]。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实验中的关键步骤
本文首先以交易费用节约的观点为基点探讨了流通营销商的行为决定因素,其次,对制造商与流通营销商之间交易形式规制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制度经济论在流通营销中的发展与应用,对我们
<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著作《巨人为什么会倒下》这本书里谈到,一个大的、很优秀的企业,为什么会在新形势下,突然倒下?原因有3点:战略的屏蔽、流程的陈旧、文化
<正> 每种语言中的标点符号不是弧立存在的,它是在许多语言长期而复杂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具有国际性质。汉、俄语中标点符号的形成就是这样。 先谈谈俄语标点符号的演变
无损检测技术在道路桥梁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尽早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对无损检测技术特点和类型的简要论述,分析其在道路桥梁检测过程中
<正> 定语从句中省略关系代词并不是英语发展变化中的新现象。丹麦语法学家奥托·叶斯帕森(Otto Jespersen)在所著的《现代英语语法》(A Modern English Grammar)Ⅲ中曾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