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进入中国不过4年,却获得了极大的风靡,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发布最新一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的微博用户规模达到了3.09亿。新浪作为最成功的微博产品,牢牢占据了87.67%的用户份额。本文便是以新浪微博为例,研究用户微博表达的动机与内容选择倾向。随着固定使用微博的人越来越多,使用深度越来越高,微博就像一个“小社会”,成为了许多人完成社会交往与自我塑造的工具。根据对微博特性的体察,笔者设问:个体在微博中的表达,或许会遵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表演”机制,而有意地对“关注”对象、“转发”和“发布”的内容进行选择,从而建构出一个与自己期望相符的个人形象。据此,笔者通过研读“使用与满足”、“社会拟剧”理论,对微博表达的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新浪微博官方发布的“微博影响力名人榜”中的名人榜单前50,“热门微博榜”的月度榜单前100,“微博达人榜”中的积分榜前10的用户特征与微博文本进行分析,得出关键结论如下:首先,微博用户使用微博时,通过规则赋予的选择内容的权力,在主动选择信源和内容进行传播的同时实现了“个人对理想形象的接近”与“自我期望形象的提升塑造”的情感需求。其次,微博用户在选择关注对象时,更倾向于有故事的娱乐明星与在文化中心区域的名人,表现在名人博主在行业与地域的倾向性;在选择分享内容时,呈现出内容上泛娱乐化,观念上向往成功又恪守中庸的倾向,表现在热门话题类型与文本风格的倾向性;在个人原创内容时,更倾向于积极地选择生活中的美好片段,而不是虚构或拔高式的呈现。所有的内容倾向最终都形成了用户潜移默化对微博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人们在微博“前台”的“表演”。同时,在主要问题之外,还发现新浪微博在满足用户“理想化呈现”的时候,个人用户与微博名人的互动具有重要作用;“转发”与“发布”呈现“个人形象”的方式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