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的应用显著改善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但最近研究表明,共存突变与EGFR-TKIs耐药以及晚期NSCLC患者较差的生存率相关。而TP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的应用显著改善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但最近研究表明,共存突变与EGFR-TKIs耐药以及晚期NSCLC患者较差的生存率相关。而TP53抑癌基因作为EGFR基因驱动的NSCLC中最常见的共存基因,既往多个荟萃研究认为其具有弱到中度的不良预后作用。因此,本课题研究目的是:第一,通过临床试验的大样本数据,探索TP53基因对使用第一代EGFR-TKI治疗的晚期NSCLC的影响;第二,通过使用第二代或第三代TKI一线治疗的晚期NSCLC数据,验证和推广上一步得出的结论;第三,以病例报告形式展示TP53合并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的治疗过程,并初步探索肿瘤类器官(patient-derived cancer organoid,PDO)及药敏技术对此类患者的用药指导作用。方法本研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III期临床试验CTONG 0901的肿瘤样本回顾性进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最终纳入195名患者,根据TP53基因状态的不同分组,分析各组间第一代EGFR-TKI的疗效,并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预测和预后因素。第二部分通过收集使用第二代或第三代TKI一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及NGS数据,分析并尝试验证第一部分得出的结论。第三部分对4个TP53合并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的患者进行PDO培养及药敏试验,比较药敏结果与临床用药疗效的一致性。结果第一部分:在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中,TP53(134/195,68.7%)是最常见的伴随突变。TP53突变组患者的生存显著差于野生型组。根据TP53基因状态分成三组:TP53基因4或7号外显子突变组、TP53基因其他突变组和TP53基因野生型组,三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 PFS)分别为9.4个月、11.0个月和14.5个月(P=0.009),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 OS)分别为15.8个月、20.0个月和26.1个月(P=0.004)。TP53基因4或7外显子突变是患者PFS(P=0.001)和OS(P=0.004)的独立预后因素。TP53基因4或7号外显子突变有望成为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预测和预后指标。第二部分:TP53突变组患者的生存与野生型组无明显差异。根据TP53基因状态细分成三组:4或7号外显子突变组、其他突变组和野生型TP53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9.2,9.8,10.0个月(P=0.93),中位OS分别为30.9,34.7,31.0个月(P=0.72)。该部分未发现TP53基因突变组与野生型组之间有显著的生存期差异。TP53基因4或7号外显子突变组的m PFS和m OS虽然都略微短于其他两组,但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在接受二代或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的晚期NSCLC中,无法证实TP53突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第三部分:展示了4个驱动基因(3个EGFR,1个ALK)阳性,合并TP53突变(3个为第7外显子突变,1个为第5和8外显子双重突变)的晚期NSCLC病例,发现PDO药敏仅对于其中两个有较好的预测性,提示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用药指导作用有限。结论(1)在使用第一代EGFR-TKI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TP53基因的4或7号外显子突变与不良PFS和OS相关,并有更差的疾病控制率。(2)在接受二代或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无法证实TP53突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3)在4个病例中PDO药敏检测与临床疗效的一致性不算高,仅仅对其中2个病例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普通的PDO药敏检测无法对抗血管生成剂和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预测,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他文献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的能源危机和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加剧,发展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氢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储量丰富、可持续性和燃烧后零排放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前途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近年来,电解水制氢因其产氢量大、纯度高、无碳排放、可持续性强、水资源丰富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领域的关注。电解水析氢过程需要高效的电催化产氢(HER)催化剂来加速反应动力学,
基于过硫酸盐(PS)的高级氧化技术(AOP)氧化性强,对水中难生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具有优势。锰氧化物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并且对环境友好,用其活化过硫酸盐备受关注。锰氧化物的价态和存在状态较多,其活化过硫酸盐的机理尚不清楚,成为其高效活化过硫酸盐去除污染物的瓶颈。本文合成了一系列锰氧化物,详细探讨了其去除机理,为高效过硫酸盐体系的获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获得的结论如下:(1)合成了了羟基氧化锰(MnO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完全稳定的纳米氯磷灰石因其对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特别是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酸性土壤的治理,通过加入传统的固定剂进行修复后,重金属的长期稳定性往往难以保证。因此,研发廉价、高效、稳定的新型氯磷灰石材料并深入开展其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机理及现场试验相关研究,
仿生学的蓬勃兴起带动了材料表面功能化的迅猛发展,其中,受荷叶和猪笼草表面特殊润湿性启发而创造出的超疏水/超滑表面,在防污、抗腐蚀、微滴操控、抗结冰、减阻以及细胞工程等领域都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各类人造仿生超疏水/超滑表面均展现出了优异的润湿特性,但普遍存在制备过程复杂、工艺条件严苛,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问题;且所制备的功能膜层都过于脆弱,耐久性差,极大限制了其实
面对当今巨大的能源需求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锂离子电池自成功开发并商用以来,越来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分,成为当前制约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的关键。橄榄石型的磷酸锰铁锂(Li FexMn1-xPO4,缩写为LFMP)正极材料因其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70 m Ah·g-1),原料成本低廉,与商用电解液兼容且安全性良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商用正极材料。然而,橄榄石正极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机发光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生物成像、传感器和存储设备等各个领域。制备具有简单分子结构、容易调节和热稳定性好的新型发光化合物对于构筑优异的分子器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传统发光材料经常面临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CQ)的效应,即在稀溶液下它们具有高效的发光,而在聚集下它们的发光往往会发生减弱甚至猝灭,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相反,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在稀溶液下不发光或
革兰阳性菌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的病原菌之一,目前临床上首选糖肽类抗生素治疗此类病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替考拉宁作为新一代糖肽类抗菌药物,其治疗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万古霉素,尤其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强大的抗菌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由于替考拉宁自身的药物特性,蛋白结合率高且消除半衰期长,临床上需要足够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才能快速达到目标浓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增大以及大量电动汽车加入等新情况出现,给电力系统运行引入了更多的时空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以及更多的数据。电力系统运行愈加复杂,数据驱动型的人工智能方法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电力系统运行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方法的关键在于获取充分的与任务对应的数据,即满足需求的潮流样本。虽然电力系统运行领域天然存在着大量潮流样本,但这些样本往往处于稳定域内,异常样本极少,难以应对与
能源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太阳能电池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被认为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有机太阳电池由于具有吸收可调的优势,有利于制备半透明太阳电池。目前,半透明有机太阳电池能够实现效率为8%-12%,可见光透过率为20%-40%,但实现建筑一体化应用,还需进一步提高透过率至40%以上。因此制备具有更高透过率的半透明有机太阳电池,需要分析具有不同吸收特性的体系对半透明有机太阳电
镉(Cd)、铅(Pb)具有很高的生物毒性,不仅能够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还能经食物链的放大作用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因此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d、Pb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意义。近年来,使用水凝胶吸附剂来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本文使用碱液提取花生壳中的木质纤维素为单体,制备出两种花生壳木质纤维素基水凝胶材料(花生壳木质纤维素-聚丙烯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