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耕女织”即是儒家对太平社会的构想,又是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男耕女织不仅代表着满足人民基本的衣食所需,也关系着国家的存亡与安危。楼璹首创的《耕织图》在历史上掀起了第一次对农业图像表现的高潮,而清代康熙年间《御制耕织图》的出现则掀起了历史上第二次对农业图像表现的高潮,从绘本到刻本、从石刻到瓷器装饰、从农书到日常用品,清代《御制耕织图》传播范围之广、图像演变之多是史无前例的。尤其是作为历史上第一次由宫廷刊印,表现农业生产的版画作品对中国版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围绕清殿本《御制耕织图》展开研究,全文共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描述了本文研究的思路,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现状、方法及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以南宋楼璹《耕织图》为界线,梳理了从战国到南宋前出现的农业图像以及南宋到晚明之间以楼图为参照,出现的各版本《耕织图》的之间的图像演变演变及艺术特点;第三章针对众多学者指出《御制耕织图》在农业生产环节、农具中出现的种种不符合农业生产实践的问题,从图像的视觉感受与清代统治者的政治意图两个方面进行了重新解读,由此解释了焦图中的种种问题的合理之处;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从古代版画的视觉空间与教化功能两个方面阐述了《御制耕织图》在空间建构和教化功能上的创造性,并分析了由此而塑造的心理空间和人物的行为模式,明确了《御制耕织图》中特有的教化含义;第六章叙述了《御制耕织图》在民间的传播及其对农业版画插图和年画的具体影响。把《御制耕织图》置于清代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从绘画角度、版画史角度、政教功能等多方位的分析与解读,能够对其在艺术领域的独特性做出准确的理解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