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到新时代中国国情变化的影响,在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推动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共同修订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于2018年正式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最大的变化与创新点是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变为了五大核心素养,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制定了新要求,“如何培育核心素养”也成为历史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从历史的角度看,受到宗法观念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家国情怀的历史内涵丰富,但也受限于士大夫阶层狭隘的忠君思想。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角度看,作为五大历史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既是诸素养中价值目标的体现——通过“家国情怀”的培育可以引导学生构建人文素养、爱国情感、社会责任,又是历史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由之路。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各国文明交互碰撞、多元融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当代中学生将要面对的是如何应对新时代所面临的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挑战,而培养家国情怀就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重要途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在提升家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辛亥革命中所展现出的救亡图存的牺牲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与忧患意识,以及民主共和精神对国民思想解放的影响,都是家国情怀最直观的体现。以2017年版新课标作为依托,借助2019年教育部编写的高中历史必修新教材,选择《辛亥革命》作为经典案例,三者结合探索“家国情怀”在教学实际中的实施,是让爱国情感与人文情怀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