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浮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技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该技术迅速发展,己广泛应用于给水、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之中。本文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气浮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对影响气浮效果的若干技术参数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气泡与絮体的粘附理论,设计开发了管式共凝聚混凝气浮净水装置。重点对装置的反应系统、分离系统和排渣进行了改进,并以废乳化液为原水对其性能参数进行实验研究。装置主要由溶气系统、加药系统、混合反应系统、管状分离系统组成。工作流程如下:原水被污水泵提升到混合反应系统中,混凝剂、助凝剂、pH调节剂通过加药系统在泵前定量加入,与此同时,由溶气泵产生的溶气水选择地加入到混合反应系统中的前、中、后3个不同的位置。原水与部分溶气水在经过了混合器中的接触碰撞之后进入到由三根管构成的分离系统中完成气浮分离。当管顶端浮渣达到一定厚度,关闭水位调节阀,水位上升,浮渣排出。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COD和SS的去除率来评价。实验部分包括:混凝实验确定最佳加药量、pH值范围;分别研究进气量、工作压力、流量、回流比、运行时间与处理效果的关系;研究溶气水加入点和加入量对气浮效果的影响;通过开机时间与浮渣厚度的关系,停机后浮渣厚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浮渣稳定后不同厚度含水率的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排渣方案。在实际水样实验中,该设备在pH 7~9,工作压力0.30~0.35 MPa,气水比7%~8%,流量200~300 L/h,回流比50%条件下对于水样(COD在9000~10000 mg/L,SS在2000 mg/L以上)的COD去除率80%以上,SS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停机后3小时浮渣基本稳定,稳定后浮渣含水率在70%~90%之间。排渣周期为1 h,将表层20 mm厚度浮渣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