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湿疮1号对小鼠急性湿疹皮炎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2)观察湿疮1号对急性湿疹皮炎小鼠模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初步探讨湿疮1号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机制;(3)通过研究湿疮1号对细胞核内NF-KB p65、NF-KB1 p50蛋白的表达影响,观察湿疮1号能否通过下调NF-K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湿疹的发生。方法:(1)建立小鼠耳廓急性湿疹模型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分别于小鼠腹部皮肤、耳部致敏建立小鼠急性湿疹皮炎模型,将诱发后的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氢化可的松)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2)小鼠耳廓急性湿疹状况分析以打孔器为工具,在左右耳分别打洞,获得同等面积的耳组织,并具体称重,根据相同体积不同重量来测算肿胀度;其他耳组织块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其与之前的不同;(3)细胞因子的检测各组分别于治疗前,进行眼球内眦取血,并且在治疗后予以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用免疫酶联吸附(ELISA)法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FN-γ、IL-1β、IL-4、IL-5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进行检测;此外,在末次给药后,无菌分离小鼠脾脏,提取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计术来测定CD3、CD4、CD45的百分比;(4)对NF-KB的测定取小鼠左耳标本块用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核内NF-KB p65、NF-KB1 p50蛋白的表达。结果(1)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四组的小鼠耳部肿胀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用药组间以中药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对小鼠耳部肿胀度的影响较为显著与中药中、低剂量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病理方面,总体治疗上与空白组对比,湿疮1号高、中剂量组在改善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淋巴细胞浸润方面并不逊于氢化可的松组;(2)小鼠急性湿疹皮炎建模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血清的细胞因子IL-2、IFN-γ、IL-1β、TNF-α均有明显升高,IL-4的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述因子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IL-5的水平在诱发前后无明显变化。经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他各组都让细胞因子IL-2的水平下降,IL-4的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以外,中药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不增反减(P<0.05),中药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对细胞因子IFN-γ表达的影响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除此之外,阳性对照组对细胞因子TNF-α表亦优于与中药低剂量组(P<0.05);但各处理组对血清IL-1β、IL-5的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3)从小鼠的耳廓急性湿疹模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与生理盐水组相较而言,湿疮1号号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P<0.05),但其两者相比,阳性对照组亦优于中药高剂量组;CD45抗原在湿疮1号各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在内均有较高的表达,但各组之间CD45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无明显;(4)湿疮1号高剂量组NF-KB1 p50的表达弱于阳性对照组、中药中、低剂量及空白对照组,且湿疮1号高、中、低剂量组抑制NF-KB1 p50蛋白表达的作用呈现剂量依赖的趋势。结论:(1)湿疮1号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急性湿疹皮炎小鼠的耳部肿胀情况,减少皮损处炎症细胞浸润,对小鼠急性湿疹皮炎起到抑制作用,可能与减少IL-2、IFN-γ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形成,从而增加IL-4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2)湿疮1号号高剂量组的实验情况表明了,也许可以利用提高T细胞的转换作用,从而优化免疫体系,显著增加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3)湿疮1号高、中、低剂量组可以下调NF-KB1 p50蛋白的表达且呈现剂量依赖的趋势,提示这可能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