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在解剖上位于胃与大肠之间,由于其解剖位置上的特殊性,超出了传统内镜的检查范围,因此被称作消化道的“盲区”,导致目前小肠疾病在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本研究旨在评估双气囊小肠镜技术对小肠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到2017年4月期间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及治疗共280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930例(33.1%)不明原因腹痛患者、795例(28.3%)不明原因消瘦患者、562例(20.0%)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457例(16.3%)不明原因腹泻患者、62例(2.2%)不明原因小肠梗阻患者。双气囊小肠镜的进镜方式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等结果选择经口和/或经肛进镜,一侧进镜检查未发现明确病灶而不能对疾病明确诊断的患者,需择期改换另一侧进镜方式继续进行检查。结果:纳入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共2806例,其中212例(7.5%)患者行经口及经肛双侧进镜检查。共1696例(60.4%)患者发现阳性病变,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变检出者483例,病变检出率为85.9%(483/562);不明原因腹泻患者病变检出者336例,病变检出率为73.5%(336/457);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病变检出者448例,病变检出率为48.2%(448/930);不明原因体重减轻患者病变检出者390例,病变检出率为49.1%(390/795);不明原因小肠梗阻患者病变检出者39例,病变检出率为62.9%(39/62)。在483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三种病因是非甾体抗炎药物相关溃疡(17.4%)、间质瘤(14.1%)和过敏性紫癜(9.4%)。本研究中所有行静脉麻醉的患者全部耐受良好,无不良反应发生;非麻醉经肛进镜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检查,无不良反应;个别非麻醉经口进镜的患者,出现恶心、消化液外溢、一过性腹痛等不适,无需特殊处理均可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误吸、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后发现小肠息肉84例,小肠粪石并发肠梗阻26例,小肠Dieulafoy病出血18例,分别采用内镜下小肠息肉切除术、内镜下碎石术去除小肠梗阻、内镜下止血术治疗。行小肠镜内镜下切除小肠息肉治疗过程中,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出现;所有小肠粪石并肠梗阻患者经内镜下碎石后肠梗阻解除;18例小肠Dieulafoy病出血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后有14例出血停止。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对于一些小肠息肉、粪石引起的小肠梗阻,以及Dieulafoy病引起的小肠出血,内镜下治疗是可替代外科手术的一个可行选择。因此,双气囊小肠镜是一项安全、可靠、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的技术,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