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廊式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因具备平面布置灵活、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成本低等优点,是我国中小学教学楼建筑常采用的建筑形式之一。在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地震中,此类结构在地震灾害中倒塌的消息屡见不鲜,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说明我们对于外廊式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尚不够充分,抗震设计的期望和实际情况仍有差距。本文采用双向耐震时程分析方法(BETM)对外廊式RC框架结构体系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简要介绍了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等进行了介绍,其中也包括了地震动的选取以及地震动强度指标、工程需求参数的选取这两个重要步骤。对耐震时程法在现阶段以及过去的研究状态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用振动台试验对什么是耐震时程法做了简单的阐述,用耐震时程加速度曲线的公式合成了3条加速度曲线,并对这些曲线的加速度反应谱和规范谱进行对比,验证了耐震时程加速度曲线的有效性。(2)简单地介绍OpenSEES软件的基本情况,了解本文所需要用到的材料本构及单元模型。以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倒塌的漩口中学综合教学楼为代表模型,考虑有无填充墙的影响,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应用双向耐震时程法(BETM)和双向增量动力分析方法(BIDA)分别对该模型分析并对比最后地震响应结果,结果表明BETM与BIDA分析结果相似,可以较好地模拟结构的震害情况。(3)对有无填充墙模型基于双向耐震时程法的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其低层梁柱构件的塑性发展以及每层柱端的最大转角,发现同层柱构件的塑性发展早于梁构件,这与“强柱弱梁”的理念并不符合。(4)提出多角度的耐震时程法,对比双向耐震时程法与双向增量动力分析的耗时确定提出该方法的前提,运用多角度耐震时程法得到模型的最不利角度,并把在最不利角度下的耐震时程法的结构响应与前文双向耐震时程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虽然两者之间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可以结合ETM的高效及可靠性,使用ETM对结构模型多角度加载,找出其最不利的角度,可以为结构的抗震设计预测其倒塌的方向,防止结构倒塌对其余未倒塌的建筑或者户外的人群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