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译学观点,以林语堂“美”的翻译标准在其英译《浮生六记》中的体现为例,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探讨翻译中国古典文学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中国翻译美学的研究入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译学观点,以林语堂“美”的翻译标准在其英译《浮生六记》中的体现为例,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探讨翻译中国古典文学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中国翻译美学的研究入手,结合林语堂的《论翻译》一文,分析了林语堂倡导的美在《浮生六记》中的呈现。作为一名翻译家,林语堂不仅对外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浮生六记》、《庄子》、《老残游记》等,而且还写了很多有关翻译的文章,如《对译名划一的一个紧要提议》、《论翻译》、《论译诗》等等。其中,林语堂最系统最全面论述翻译理论的文章是他在1933年所写的近万字的《论翻译》。在这篇文章中,他创造性地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并提出了“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标准。林语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翻译的角度论“美”的翻译家。他的翻译美学思想,在中国翻译研究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的重点是对林语堂在《浮生六记》中美的思想的体现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林的译文分别从形式,内容和文化上充分再现了原文的美,完美地印证了他以美为最高境界的翻译思想。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翻译家,林语堂对翻译做出的贡献不可估量,尤其是在翻译美学方面。他的翻译美学为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指导,值得更深的挖掘和思考。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从语文能力出发,从语文的现实性和发展性出发,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概括为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
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英语广告语篇中的互文现象。“互文性”这一术语是由法国符号学家Julia Kristev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用来表示不同语篇之间的联系,每个文本的外形都
以前我们对外语学习的看法是只要学会语音、语法和词汇就算掌握了这门外语。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外语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
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在解读人类基因组的功能、意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人工操作和介入的技术手段变得可能。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可能性将变得越来越现实。围绕人的发展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1995年6月~2000年8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11例,女13例, 年龄最小者32岁,最大者76岁.本组病人均因阻塞性黄疸、总胆管结石、胆囊炎、胆石症入院,经术前排除
本文简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历史性弱化的概况,浅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历史性弱化的表现,探究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历史性弱化的修正途径,以期为"中国近现代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 ,大肆毁林毁草开荒 ,广种薄收 ,致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要建立和维护生态平衡 ,关键是林草植被要上去。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气
为了研究酶法提取薏仁米糠蛋白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薏仁米糠蛋白的提取条件。分析回归方程确定薏仁米糠蛋白提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