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强调环境对人的决定性作用,描写人类生存的窘困处境,展现人类的暴力和兽性。克莱恩在遵循了自然主义的范式之下补救了自然主义文学中的程式,展现对人性真善美的赞颂,体现了他人道主义的一面。克莱恩生活的19世纪末期正是美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底层民众生活的窘困使得当时美国文学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提倡自然主义文学的作家,致力于表现民众生活的纠葛状态,克莱恩在其创造中着力表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物内心的孤独状态。克莱恩在小说中塑造了直面孤独的勇者和面对孤独的无力者双重形象,他们的孤独背后都蕴含着生存抗争和对人性真善美呼唤的大命题。对克莱恩小说进行多维透视,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展现的就是人物内心的孤独存在、在充满暴力和杀戮的冷漠社会下人与社会的孤状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孤独状态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互相交织形成了克莱恩小说孤独主题的主体。克莱恩对小说孤独主题的书写采用了色彩的书写和空间的建构,将孤独主题置于独特的色彩空间之中,展现了克莱恩独特的艺术审美思考。本文将着力于文本细读,结合社会历史批评、精神分析学等相关理论以及美国历史等相关知识,分析克莱恩的小说所展现出的孤独世界,并进一步探讨克莱恩小说孤独主题的独特之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以及结语。引言部分概述了小说创作的背景及论文选取孤独主题研究的由来,介绍本文的思路与相关概念,阐述本文的创新与研究方法,介绍斯蒂芬·克莱恩作品的研究状况及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结合小说的人物分析,阐释小说中孤独人物的艰难生存状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结合《红色的英勇标志》在战火中成长的弗莱明和《无篷船》中奋力向死亡抗争的船员来分析直面孤独的勇者形象;二是结合《街头女郎玛吉》中在冷漠社会中孤独死去的玛吉和《乔治的母亲》中城市失败者乔治来分析无力的孤独者形象。第三节主要阐述小说中人物孤独背后存在的生存抗争和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阐释小说孤独人物塑造背后蕴含的克莱恩的思考。第二章对克莱恩小说进行孤独的多维透视,阐释小说中自我内心、自我与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所产生的痛苦感和疏离感。自我内心的孤独在《红色的英勇标志》的残酷战争和《无篷船》的海难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暴力"和"杀戮"将人类置身于冷漠的社会之中,人与社会处于绝对的孤独之中;小说中自然意象对人形成的压迫以及宇宙自然对人的漠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孤独的状态。第三章研究克莱恩表现小说孤独主题的艺术特色,从色彩的书写和空间的建构两个方面来展现了克莱恩独特的艺术审美思考。色彩对孤独主题的阐释和色彩对孤独意象的建构将克莱恩的小说营造了孤独的氛围;战场、城市、大海等幽闭的生存空间和作为桎梏的身体空间形成了克莱恩小说孤独的空间结构。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语。本节主要探讨小说孤独主题的来源,分析克莱恩对孤独主题的书写对典型自然主义文学程式的补救,阐释斯蒂芬·克莱恩小说孤独主题的构成和思想价值以及对现代社会逃离孤独的启示。美国社会转型导致的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和精神的萎靡,克莱恩本人独特的成长经历促使了他对孤独敏锐的把握。克莱恩在小说中展现了在孤独世界中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的立场,这补救了典型自然主义文学程式化的硬伤。克莱恩小说孤独主题由孤独人物的塑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物内心的孤独状态,孤独主题的艺术特色等三个方面来构成。克莱恩小说的孤独主题将注意力转向了人类生存的层面,同时倾向于表现人的心理层面,这与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趋势相契合,预示着现代主义文学的发端。克莱恩的小说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一种独特存在,通过解读斯蒂芬·克莱恩作品中的孤独主题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