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客运枢纽集疏运系统结构耦合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高速铁路网络建设正蓬勃发展,高速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建设工程如雨后春笋在全国主要交通枢纽城市破土而出。高速铁路客运枢纽集疏运系统实现了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与枢纽旅客出行活动的联结与融合,是枢纽与城市发生相互作用的纽带。集疏运系统的科学合理规划是关系到高速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能否协同发展的关键点之一。文章以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及其集疏运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要素与结构入手,探讨集疏运系统运行、发展的内在机理及规律,分析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试图应用于系统结构的规划调整以及空间布局过程中,为枢纽的科学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首先,论文对高速铁路与公路、航空、普通铁路等运输方式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高速铁路更符合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及其集疏运系统进行界定,实证分析了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交通功能与城市触媒功能的互补性与矛盾性,及两者相协调的重要性;应用系统论原理分析集疏运系统的要素、边界、目标、系统因果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不同领域耦合性内涵的归纳,指出集疏运系统耦合性的根源在于各子系统的技术限制。 其次,运用三视模型技术完成了对集疏运系统的静态结构、控制要素、信息变化的模拟分析。在枢纽内集疏运系统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大功能模块,出入口、换乘通道通过能力是系统的控制要素,系统中时间流、乘客流量变化反映了系统的效率,三视模型的建立清晰地呈现出集疏运系统基本框架与结构,运作过程;建立市场条件下各子系统的城市交通资源争夺模型,指出个体理性与整体最优的矛盾,体现系统外部作用力的必要性;运用逻辑斯蒂模型模拟子系统自身发展,及两两相互竞争与协作关系,综合限制与促进作用得到系统耦合度模型;当子系统间的竞争限制作用强烈时,系统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系统将发生结构的变迁或升级;当子系统间的协调促进作用明显时,系统结构处于稳定状态,系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利用;系统结构的优化需要外部作用力与系统自组织的同向耦合。文章结合生态位理论,基于乘客选择偏好及各子系统的技术特征,对各子系统在出行距离上的“耦合区”进行量化,对于耦合区较长的系统方式进行点、线、面不同层次的协同,提出了基于系统需求与系统耦合特征的集疏运系统功能结构优化方法,接着总结归纳了国内典型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集疏运系统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再次,基于集疏运系统静态结构模型,运用时空耗散理论测算枢纽内系统动态模块的规模;结合南京火车站实地调查了解车道边交通流特性,运用交通流理论,可穿越间隙理论,建立了一定条件下高速铁路客运枢纽车道边基本通行能力模型,并以停车选择行为、入口选择行为修正,得到车道边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而确定车道边规模测算模型。结合相关规范,考虑实际运转情况建立了公路客运、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设施场站的规模测算模型。 最后,归纳了枢纽内集疏运系统各子系统换乘衔接、空间布局模式,分析了交通组织的目标、原则及思路;针对国内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衔接换乘布局,内外交通组织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其特征与不足之处;结合系统耦合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流线耦合”,改进SLP思想与方法,提出基于系统流线反馈、系统综合接近度的集疏运系统布局方法,使得集疏运系统的布局由定性转向定量阶段;接着基于方便性、高效性、综合性准则层提出了高速铁路客运枢纽集疏运系统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组合评价决策方法。
其他文献
左手材料(Left-handed metamaterials,LHMs)是一种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的人工复合结构材料,由于其中传播的电磁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方向相反,从而表现出一系列反常的电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城市道路建设数量和规模大幅度的增加,城市路网功能日趋完善,人们出行的便捷化程度逐渐提高。但同时也正是由于作为城市特殊下垫
苏珊,欢迎你回到黄泥坝.rn你看,那棵大树还在,长得越发高大茂盛了.树顶一株斜生的树枝像不像在向你招手?职工商店和服装社就在树下.可惜后来拆除了,建了停车场,一会我们把车
期刊
"嫦娥一号"离家的黄道吉日究竟是怎样确定的?"嫦娥一号"为什么不直接飞向月球,而是先恋恋不舍地围绕地球转几圈呢?"嫦娥一号"的最后结局是以自杀结束吗?……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视频传播以其广泛性、及时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得传播更加迅速和深入.本文以网络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的故事为案例,从
声波调制能够在光纤轴向产生周期性的折射率调制,从而形成所谓声致光纤光栅。同利用传统方式制作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相比,声致光栅具有周期性特征和折射率调制度灵活可控的特点,因
期刊
光学超分辨技术,因其在光学存储、成像、测量、半导体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所以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其中,基于功能材料的吸收调制超分辨技术可通过对光束的远场调制实现近场
我国沿海的一些特大城市,如上海、天津等都处在软土地区。在这些城市,修建包括地下铁道在内的城市轨道交通无疑对缓解日益拥挤的城市交通和扩大城市可利用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本论文以光纤光栅和光纤拉曼效应两种光纤传感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面向油气管线健康监测、电力柜温度监测、光缆识别三种工程应用设计相应的光纤传感系统。主要内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