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赞比亚奇帕塔地区伊鲁米德断褶带南东侧缘部位,通过对该区开展的1:10000地质测量,表明研究区蚀变矿化普遍发育,种类多,规模大,与构造关系密切。金矿化主要为含铁石英岩型、石英脉型和硅化辉长岩型。通过1:5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应用EXCEL、GEOEXPL对样品的分析数据进行处理,确定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并绘制As、Mo、Mn、Pb、Sn、Se、Sb、Cu、Hg、Zn、Ni、Co、W等13种元素的单元素土壤地球化学等值线图与异常图。由单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图可知:异常点个数较多的元素为As、Cu、Mn、Pb、Zn等;大部分元素达到3级浓度带,其中强度较高的元素有As、Co、Cu、Mn、Ni、Zn等;As、Co、Cu、Mn、Zn等元素的异常相对较集中,其他元素的异常较分散,异常规模差异较大,异常浓集中心较为明显,各元素异常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论文还应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本区13种元素进行了共生组合特征分析,分析表明Cu—Mn—Zn组合与As—Sb—Sn组合是本区最主要的成矿元素组合。其中As、Sb、Cu、Zn元素是找金的指示元素。通过对元素组合异常图分析,表明Zn—Mn—Cu组合的1—3号、9—13号、15号异常区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笔者的研究表明研究区绿片岩与基性—超基性岩发育,金矿化的赋矿岩石、矿化特征、矿种类型与绿岩型金矿床特征相似,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找矿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