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体制、政策及个人因素等原因,一部分社会成员获益较少,没有分享或较少地分享了改革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城镇下岗失业的贫困工人,农村贫困农民及农民工。这部分由社会转型而造成的弱势群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随着他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当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转而采取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方式来维护他们的权益。本文综合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知识,用实证分析、文献调查、系统分析等方法,通过四个方面来论述弱势群体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导论部分,阐述了本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对弱势群体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解读,对有关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研究现状分析,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及难点和创新之处。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文章论述了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表现及影响。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表现通过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的过激行为展开论述,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为聚众上访、越级上访,非法聚集,冲击地方党政机关,围攻国家公职人员;个人极端的过激行为主要表现为个体情绪的极端发泄,弱势群体的自残、自杀行为。对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的论述,首先简要地分析了其积极影响;其消极影响涉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及社会秩序等方面,这些消极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表现出来,即弱势群体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对政治合法性、政治共同体,政治心理和民主政治的不利影响。探究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因有利于我们提出正确的应对之策。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因表现在经济上贫富差距拉大,弱势群体的相对被剥夺感增强;政治体制不完善,如在社会转型期政治制度化滞后于政治参与的扩大,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推诿;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其“解压阀”、“稳定器”的作用;最后指出弱势群体自身受教育水平及社会所施加给他们的压力等,也是引发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针对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笔者提出防止和消除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对策。在遵循一定的原则前提下,提出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公平分配;政治上,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助,提高弱势群体自身的素质,增加就业机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