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的实证研究——以宜昌市仓屋榜村为考察对象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o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乡村面积广阔,乡村人口众多的国家,乡村的稳定和发展始终是中国学界和政府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随着社会的转型升级、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生活方式的多元变化和人民群众诉求的不断提升,中国乡村治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它积极顺应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全面系统推进治理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探索构建了“一本三化”的治理新体系,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宜昌市乡村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三化四务”的乡村治理模式。  仓屋榜村位于宜昌市夷陵区,是典型的城郊村,它在2012年初被确定为乡村治理创新试点之后,不断加强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机制的创新,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二五”乡村治理模式:即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理念,通过自治与服务两大路径,推行管理网格化、自治多元化、服务综合化、防范立体化、支撑信息化五化联动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实现了治理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治理理念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的转变,治理方式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手段的转变,治理机制由条块分治向整体联动的转变,夯实了仓屋榜村治理的基层基础,激活了仓屋榜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提升了仓屋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提高了仓屋榜村的治安水平,增强了仓屋榜村的信息技术发展能力,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管理一体化,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全市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经验。然而,由于仓屋榜村的治理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在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治理主体缺失、治理意识淡薄、村民自治水平不足、民间组织发展有限、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冲突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专业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良好的治理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民间组织、努力缓和干群关系、加快乡村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一二五”乡村治理模式,促进仓屋榜村更加和谐稳定。
其他文献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人权,国际法、国内法都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作了明确规定。我国在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护方面
学位
高校是育人的园地,也是人口密集场所。处在转型期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极易蔓延至高校校园,从而引发各类危机。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正日渐成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将“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
“可控民主”作为威权主义的治国模式,是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中一种过渡性政治形式,它不是普京个人意志的显现,而是符合俄罗斯历史、国情、民意的现实选择。本文通过论述西方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