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因素,以及降糖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按IMT正常与否将3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异常组,分别对各组BMI、SBP、DBP、TG、TC、HDL-C、LDL-C、FBG、2hPG、FINS、InHOMA-IR、UAER、UAlb/Cr进行检测,并搜集年龄、病程、服药史等资料。将不同组别各项计量资料均值进行比较,并将IMT与这些因素作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同时,将稳定单一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联合某一类降糖药物达3年及其以上的患者根据其所使用的药物不同分为5组,即单用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胰岛素促泌剂组、胰岛素联合口服双胍类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组和胰岛素联合胰岛素增敏剂组,分别比较各组用药前后BMI、TG、LDL-C、HDL-C、SBP、DBP,同时记录各组的冠心病发生数,最后再对各组IMT、BMI、TG、LDL-C、HDL-C、SBP、DBP等变化值做分析,观察降糖药物对IMT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结果:IMT正常组与异常组在年龄、病程、2hPG、LDL-C、HDL-C、InHOMA-IR、UAE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MT与年龄、病程、BMI、SBP、2hPG、TG、TC、LDL-C、FINS、InHOMA-IR、UAER、UAlb/C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与DBP、FBG、HBA1C不相关(P>0.05)。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年龄、病程、2hPG、LDL-C、BMI、InHOMA-IR、UAER、UAlb/Cr、HDL-C。对纳入药物治疗组各项指标比较的结果显示,5组患者中,胰岛素联合口服双胍类组及胰岛素联合口服胰岛素增敏剂组在IMT值的降低上明显优于单用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胰岛素促泌剂组及胰岛素联合口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联合口服双胍类组与胰岛素联合口服胰岛素增敏剂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冠心病的发生率则单用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胰岛素促泌剂组、胰岛素联合口服双胍类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胰岛素增敏剂组均无影响(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并选择合适的药物,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