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ST段抬高急性右室合并下壁心肌梗死与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研究,探讨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特点。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4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123例左室下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数来进行心肌梗死的定位,将符合入选条件的88例患者分为右室合并下壁梗死组(RVMI合并IWMI组)37例和单纯下壁梗死组(IWMI组)5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及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改变、并发症、治疗情况及院内死亡率,并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冠心病家族史等主要的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胸痛、呼吸困难、恶心与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库氏征阳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MI合并IWMI患者的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库氏征阳性发生率较单纯IWMI患者明显增高。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房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VMI合并IWMI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房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IWMI;而心动过缓、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心电图特点中ⅢST↑/ⅡST↑>1、V2ST↓/aVF ST↑≤0.5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MI合并IWMI组显著高于IWMI组。5.两组患者心肌酶学CK和CK-MB峰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MI合并IWMI组CK和CK-MB峰值显著增高。6.两组患者在容量负荷、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VMI合并IWMI使用容量负荷、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明显高于单纯IWMI。而静脉溶栓、PCI、临时起搏器治疗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MI合并IWMI组死亡率显著增高。结论:1.右室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单纯右室心肌梗死少见,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应高度警惕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右室心肌梗死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库氏征阳性较常见。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是右室心肌梗死住院并发症高的主要因素。3.心电图检查是一种实用、无创、易于重复使用而又廉价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ⅢST↑/ⅡST↑>1、V2ST↓/aVF ST↑≤0.5是右室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4.下壁心肌梗死时心肌酶CK、CK-MB峰值异常增高可能是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预测因子。5.右室心肌梗死治疗的特殊性在于容量负荷治疗。6.右室合并下壁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明显增高,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主要的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