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工程审计所采取的方式大多是竣工决算审计,即事后审计,在经济效益方面往往是只评不审,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存在缺陷,使审计的监督职能存在一定的“时滞”现象。因此我们必需将审计的关口向前移,强化施工前、施工中审计。保障性住房项目采用跟踪审计方法,因其打破了传统审计“时滞性”的现象,并且效益性显著等特点引起各地学者、审计人员纷纷撰文研究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较的优势、缺点、角色定位、关键点、局限性研究等,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和精彩论断。传统的竣工决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了解工程信息不全,审计效果差,审计人员审计的建设单位提供的签证、工程验收单等文件往往为既定事实,很难进行预防和控制,如此情况下制定的审计结论、意见等缺乏有效的说服力,导致审计意见、建议难以执行,具有审计风险。所以重在施工前防范、施工中监控、施工后监督评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已逐渐成为各地审计机关开展、探索投资效益审计的主要模式。但由于以前各地审计机关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很少开展跟踪审计,且缺少成熟的操作规程和审计方法,因此,深入开展保障性住房项目跟踪审计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由于保障房项目的开发公司多为国有企业,由国家拨款或政府出资建设,最终必然经过国家审计,在对于效绩的审核方面更加严格,跟踪审计的目标就是控制工程造价,我国目前已有多个项目应用跟踪审计,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我国还没有严格的跟踪审计模式与规范,所以对于完善保障房项目的跟踪审计模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以N项目为例,从理论与案例实践两方面入手,研究跟踪审计在项目全过程中与传统审计对比,对于工程造价更加有效的控制作用,重点研究跟踪审计在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对工程成本的有效管控,提出各阶段审计易出现的问题,并为完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模式,为现今我国不规范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模式提出参考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