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FDP)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导致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ulmonary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P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比较FDP预处理与FDP后处理的保护效果。方法将39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FDP预处理组(FDPⅠ组),FDP后处理组(FDPⅡ组)。每组13例。FDPⅠ组在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前将FDP(200mg/kg)滴注到颈内静脉,滴注后5min开始体外循环。FDPⅡ组将FDP(200mg/kg)在主动脉开放同时经颈内静脉给予。C组于体外循环前经相同路径滴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切皮前(T1)、主动脉阻断15min(T2)、主动脉开放20min(T3)、主动脉开放3h(T4)和主动脉开放24h(T5)五个时间点,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采血,检测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在T1、T4时间点检测血浆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s A,SP-A)含量和一氧化氮(NO)含量。分别于T1、T3、T4、T5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按公式计算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随机从三组中各选取五名患者,于关胸前切取少量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结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术后记录患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结果三组术前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FDPⅠ组、FDPⅡ组与对照组比较,T3、T4、T5时间点血浆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T4时间点NO含量升高,SP-A含量下降,T3、T4、T5时间点R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NF-κB活性减弱,灰度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光镜下病理学观察,对照组肺泡结构明显受损,肺泡腔内渗出、出血严重,肺泡间隔及肺泡壁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FDPⅠ组和FDPⅡ组肺泡结构相对完整,肺泡腔内仅有少量渗出、出血,肺泡间隔及肺泡壁仅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FDPⅠ组与FDPⅡ组比较,血浆SOD活力、MDA含量、NO含量、SP-A含量、RI及肺组织NF-κB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差异不明显。三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FDP预处理和FDP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FDP预处理和FDP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