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来源于生活,除了日常沟通交流以外,语言还能表达情感。反讽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通过表达内容与字面含义的不同或相反而形成讽刺效果的表现手法。由于反讽表现的字面含义与实际表达的内容不同,使其较其他表现手法具有特殊性,而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反讽的理解主要依赖于语境,作为一种双向的语言行为,在反讽的使用过程中,听话人也是反讽使用的主体,因此研究反讽要从说话人和听话人两个角度进行,这是语用学领域探讨的问题。但是目前中日两国对于反讽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文学领域,把反讽作为修辞手段和写作手法进行研究,语用学视角下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以上现状,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的手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说话人和听话人两个角度,引用例文分析了反讽的说话意图、语用效果和意图理解。之后由于两国的相关语料相对陈旧,不能贴近生活,因此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反讽的意图,谈话双方的亲疏关系等因素设置了五个不同的日常生活情景,分别在中日两国选取了 40名大学生,基于他们自身的反讽使用习惯,对这五个情况进行回答。由笔者将数据汇总并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在本文中,通过对比得出两国国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反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总结了决定反讽使用的三要素,即谈话意图、语境、谈话双方的亲疏关系。本文由六个章节构成,分别为序论部分、对于反讽的认识、反讽的意图、效果及理解、中日两国反讽的使用状况、中日两国反讽使用的对比以及最后的结论部分。第一章序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首先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开门见山地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反讽,进而强调反讽表现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主要说明了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反讽表现,对于我们在学习日语,与日本人交流时有很大的帮助,引起读者的重视及兴趣。在第二节先行研究的部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出研究成果的共性及个性。发现国外对于反讽的语用研究主要以言语行为理论者为代表,偏重于研究反讽的反语层面,而国内从语用角度对于反讽进行的研究开始较晚,在引用了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偏重研究反讽的讽刺层面。由此,在第三节中笔者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构想与研究方法。简言之就是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反讽表现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调查结果为对比素材,基于语用学文献的研究和谈话分析的手段分析反讽表现,并进一步得出中日两国国民日常生活中在反讽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在第四节介绍了本文使用的言语行为的分析理论,本文采用的理论主要为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和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在第二章对反讽的认识中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反讽做出了定义,中文把反讽定义为“说话人用表面上积极性的或者是肯定的话语形式对他人尤其是听话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一种言语行为”,这个定义只考虑了一种形式的反讽,定义反讽的对象也比较片面,而日语中将反讽定义为“反語”和“皮肉”。由于国内外对于反讽概念的认知并不统一,于是笔者在第二章的第一节通过将反讽与“反語”和“皮肉”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得出反讽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反语,并分析了反讽与隐喻在语用上的相似之处,进一步阐述了反讽的语用机制。在第二节中根据不同的分类基准把反讽进行了分类,主要介绍了根据说话意图和语用效果分为的“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以及根据隐含含义与字面意义的对立方式分为的直接反讽和间接反讽,并引用例文举例说明了各类型的各自特征。第三节主要叙述了日常生活中对于反讽的认定方式。首先通过例文对不同天气状况的同一描述,说明反讽的认定依赖于相应的语境,可以根据语境揣测说话人的意图。同时也指出了反讽为了遵守礼貌原则而违反了合作原则。并阐释了以此来认定和检验说话内容是否为反讽的可能性。此外,也简单提到了非言语表现在反讽认定中的作用。在第三章从两个角度展开,前两节从说话人的角度分析了反讽的说话意图、语用效果;最后一节从听话人的角度分析听话人对反讽的正确理解所依赖的条件和要素。在第一节反讽的意图中,把根据说话意图分类的“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的反讽意图总结为称赞和批评,并根据对象的不同又将批评继续分为了抱怨、自嘲、指责与要求,即五种说话意图。并引用例句总结了各类意图的表现特点。第二节中介绍了反讽的四个语用效果,分别为幽默、讽刺、礼貌、亲切。并结合例句分析了这些表现效果。第三节主要阐述了听话人对于反讽的正确理解需要有相应的语境和非言语表现的支持。语境方面,在介绍了狭义的语境和广义的语境的区别后,通过例文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了语境对听话人理解反讽的制约作用。非言语表现方面,从语调、语气和表情这三个非言语表现,说明了非言语表现对反讽理解的提示性作用。第四章主要基于中日两国反讽的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通过图表的制作和分析,展现两国在使用反讽时的使用倾向及特点。首先介绍了调查的背景、方法、对象的选定,并详细说明了问卷的内容,问题设定的意图。以图表的形式分别展现了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五个情境中反讽的使用情况。第五章着重总结了中日两国在反讽使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两国相关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分析原因。相同点:1.中日两国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少对人际关系较远的对象使用反讽,2.谈话意图为责难和要求他人时,比起抱怨等其他意图使用反讽的倾向更强,3.为了使谈话顺利的进行,两国在反讽的使用时都倾向于借助非言语表现和一些特定的感叹词、副词、形容词等反讽标识进行暗示。不同点:1.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使用反讽的频率比日本人更高,而日语的反讽表达相比汉语比较少。2.与反讽相比,日本人更倾向于用沉默来维系人际关系,而一直与日本人同样含蓄的中国人,在日常的交流中逐渐变得直接起来。3.虽然两国在反讽的使用上有一些相同的规律,但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中,由于这些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和程度不同,造成了两国在反讽使用时的差异。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第一节在总结梳理了本文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概括了两国在日常生活中决定反讽使用时的三个因素:谈话意图、语境、谈话双方的亲疏关系。即,当说话人意为批评要求,语境充分满足听话人的理解,谈话双方关系亲近时,更有可能使用反讽。第二节主要总结了本文在研究中的不足,在调查对象的选取、情景的设定、反讽标识的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问题将作为我今后的研究课题深入探讨。反讽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有较为统一的使用规律。中日两国在使用反讽时的差异是由两国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语言习惯所形成的。对比研究中日反讽表现有助于我们理解两国文化差异,从而帮助我们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误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