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正念是基于开放的心态,对时时刻刻可感知的体验不判断,保持觉知。已有的正念冥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有意正念(经过训练可改变的那部分正念)上,很少有研究探索了神经解剖结构/大脑活动与特质正念个体差异之间的关联,然而对于特质正念个体差异的探索却是必要的。首先,开始正念冥想训练之前,每个人存在的个体差异(特质正念)都可能影响着训练的效果;其次,正念冥想训练并不是对每个人对都有效果,那么对于无效的那部分人群或者不想参加想长期训练的个体,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特质正念而非有意正念的改变来达到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这些都是建立在对特质正念个体差异的准确认知上。相比较于数量迅速增加的正念冥想的干预研究,特质正念的个体差异研究受到的关注就要少得多,进而在特质正念诸多维度的个体差异层面上,精细的多种脑结构与功能指标的探索就更少了。而且特质正念具有的多维度性,多层次性以及动静态的交替可变性都决定了他拥有一个复杂的工作机制,加之每个人对正念冥想的反应不同,个体差异也变得复杂。目前关于正特质正念个体差异神经解剖学与功能的基础尚未明确,而且未看到使用皮层指标(皮层体积,厚度,表面积等)探索特质正念个体差异。总之对于特质正念个体差异的脑结构与功能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从而从神经基础层面来认识正念的各个成分与机制。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选取测量特质特质正念最为经典的单维度问卷--2003年编制而成的正念注意觉知问卷--为基础,考察了基于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的特质正念的脑皮层结构个体差异。研究1的行为数据采集了正念注意觉知问卷,贝克抑郁问卷,情绪调节问卷,脑影像数据采集了被试的大脑结构像数据。首先使用freesurfer软件包,将被试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的问卷得分与大脑皮层的各种形态学指标(皮层厚度,皮层表面积,皮层体积)做相关,考察基于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的特质正念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然后使用显著的个体差异的脑区平均信号,正念行为得分,抑郁症状得分/情绪调节得分三者进行中介分析。最后发现矫正后,正念觉知量表评分与右侧楔前叶的皮层体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楔前叶对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影响受到特质正念程度的影响。研究2对研究1的被试进行了追踪,试图检验研究1结果的稳定性。在经过一年后,将参加过研究1的被试招募回来(重测超一半的被试),对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重测。然后,将研究1中各被试楔前叶的平均信号值提出来与本次行为测试得分做相关。最后发现,第一次楔前叶的脑信号与第二次的行为显著相关,说明楔前叶能够成功预测第二次的特质正念程度。结果证明了楔前叶的稳定性,该脑区可能是特质正念个体差异的关键脑区。研究3选取五因素正念问卷作为多维度测量正念的工具,试图通过对皮层结构与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分析,从神经影像学层面考察特质正念的各成分。由于研究1中的正念测量工具是单维度,在对正念冥想的测量上有所侧重而不够全面,而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特质正念脑结构与功能基础的个体差异,本研究最后选取了这一测量工具。研究3的行为数据采集除了该正念问卷,还有贝克抑郁和情绪调节问卷。脑影像数据则采集了结构和静息态数据。此外,鉴于已有大量研究认为正念冥想在心理健康中的积极作用,但鲜有研究从特质正念角度入手探索正念冥想行为-脑-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于是本研究使用中介效应分析,通过对脑-正念行为-心理健康三者的分析,来从侧面验证特质正念个体差异对心理健康(这里选取最为常见的抑郁症状和情绪调节指标)存在的潜在积极作用。最后基于皮层形态学的结构分析发现五因素正念问卷的描述维度与右侧额下回(ba46),顶下小叶(ba40)和左侧额上回(ba9)的皮层表面积以右侧额下回(ba46)的皮层体积显著正相关。不判断维度与额上回(ba10)和枕中的皮层表面积正相关。另外,不反应维度与右侧额上回(ba8)的皮质厚度呈负相关,并且,经过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分析发现,楔前叶与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与不反应维度显著负相关。此外,经过后续的中介分析发现特质正念明显(描述维度)影响着额下回灰质体积和认知重评能力的相关。中介效应显示特质正念可能在情绪调节中发挥着一定的保护作用。总的来说,这些脑区不仅在自我觉知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在注意力控制和情绪调节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三者都是正念冥想的重要成分。结合本研究的三个部分可以发现,正念注意觉知问卷测量的特质正念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楔前叶的皮层体积上,主要涉及自我觉知;并且楔前叶通过改正年行为得分影响着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验证了特质正念在缓解抑郁上的积极作用。五因素正念问卷测量的特质正念的个体差异在结构上主要体现在额上/下回,顶下小叶,静息态功能连接上主要体现在楔前叶-内侧额上回,这些结构与功能的个体差异主要涉及到注意力控制,自我觉知和情绪调节三个方面;并且额下回的皮层体积通过描述维度的得分影响着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能力,验证了正念在情绪调节上可能存在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