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性眩晕[1](Cervical vertigo)是指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多见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或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少新生的“现代病”也日趋增多,颈椎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原本为老年性的颈椎病现已向中青年扩展,甚至一些中学生也常有颈项酸痛不适,头痛头晕的现象。如不及早地进行防治,将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健康。严重者可因脊髓压迫而瘫痪,也可因长期脑供血不足而导致脑细胞失养,记忆力衰退,引发老年性痴呆。近年研究发现颈性眩晕的发病率占眩晕病总数的40%,多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劳动强度及工作效率明显增加以及电脑的广泛使用,青壮年颈性眩晕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且本病与长期持续低头位工作有密切关系。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也降低其生活质量。针灸疗法治疗颈性眩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医家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其临床疗效均在90.00%以上,并证明针灸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大脑供氧的作用。因此,提高本病的有效防治,探讨更加有效地针灸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意义。目的:观察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将颈性眩晕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并与普通针刺方法的疗效比较,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将70例颈性眩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其治愈率及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7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以百会、百劳(双)、风池(双)、天柱(双)为主穴针刺治疗;治疗组以头痛穴为主穴。结果:本研究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估量表、TCD册得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与普通针刺对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在颈性眩晕的症状改善,平衡针组的疗效稍逊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方面,右侧椎动脉的Vp、Vd、Vm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左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p、Vd、Vm和PI值及右椎动脉的PI值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平衡针治疗逊于普通针刺。本研究证实了平衡针疗法逊于普通针刺,应加大力度学好普通针刺,推广普通针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