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假说再检验——基于东北19市的经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3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们将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并不会必然得以快速发展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这种富饶的贫困同样困扰着我国东北地区。东北三省矿产、森林、土地等资源十分丰富,但现阶段资源条件逐步恶化,经济地位大幅下降,发展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探究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与“落后的经济发展速度”间存在的关系,不仅有机会进一步分析东北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对探究东北三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科技创新活力与人才培养能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等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资源诅咒”的相关研究成果后选取东北三省19个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资源诅咒”假说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再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有关“资源诅咒”的研究大多从省级数据着手,而本文则选取东北三省内具有代表性的1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变量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外,添加滞后一期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制造业占比、人力资本投入、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创新、私营经济、政府干预程度等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并在变量选取上采取了新的相对计算方法。固定效应模型的逐次回归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始终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资源诅咒”的命题在东北三省内成立。  二、人力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私营经济的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都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与以往学者得出的结论不同的是,变量制造业占比符号为负且显著性不稳定,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变量政府干预程度与经济增长间反而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初步考虑到是东北三省内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中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对落后地区的更多投入可能反而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  三、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体现在“挤出效应”与“弱化制度”两个方面,实证分析后发现丰富的自然资源会阻碍制造业的发展,是典型的“荷兰病”现象的体现。丰富的自然资源会阻碍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但其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自然资源丰裕度与人力资本投入的负相关关系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对科技创新与私营经济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不过,政府干预程度确实与自然资源丰裕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故本文为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诅咒”,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人资开发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资源环境治理与改善”、“制度健全与法规完善”等四方面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2010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芜湖市地理位置优越,联接东西,是皖江经济发展的龙
通过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实例,对中第15页双线法压缩试验第4条所述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认为此说法值得商榷,并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研究了一种基于矩阵变换器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将矩阵变换器的优点与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的优点相结合,实现了感应电机的高性能调速.调速系统的控制策略由两大部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