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芽分化类型与促成连续二次开花

来源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elo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芍药科芍药属植物,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因花朵硕大、花色丰富、花型齐全而显雍容华贵、富丽端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深受人民的喜爱。人们在欣赏牡丹的过程中,一方面为其艳丽多姿而赞叹,同时又为其自然花期较短且集中而遗憾,“弄花一年,看花十日”,因此,如何通过栽培等技术措施使牡丹连续开花,一直是牡丹研究者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年,在对牡丹栽培的系统研究中,发现不同牡丹品种的花芽分化类型(数量、梯度)直接影响其开花数量和开花次数。为了有效地利用不同类型的牡丹,选育出更多的丰花、同株可连续开花的品种,服务于牡丹的产业化生产,本试验对4个牡丹品种群的135个品种进行了同枝条芽数的统计分析及花芽分化梯度的划分,阐明了花芽分化类型与促成连续二次开花的关系。初步测定了具有促成连续二次开花习性的牡丹品种‘High Noon不同芽位腋芽内源激素的含量,揭示了牡丹同株连续二次开花过程中不同芽位腋芽内源激素的生理变化规律,为解决牡丹同株花期短、不能同株连续开花的难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牡丹花芽分化类型与自然开花的关系   通过对135个牡丹品种花芽分化数量和梯度类型的调查,将同枝条的芽数聚类为少(3-4)、中等(5-7)、多(8-10)三类;将花芽分化梯度划分为小、中、大三种类型。芽数类型和花芽分化梯度类型均与品种群有一定的关系。中原品种群中90%的品种属于芽数少的类型,47%的品种属于分化梯度大的类型;日本品种群中73的品种属于芽数中等的类型,52%的品种属于分化梯度中的类型;法国品种群和美国品种群品种调查数量较少,但大多数品种属于芽数中等的类型,分别占80%和44%,分化梯度小的品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0%和67%。绝大部分品种的腋花芽因在枝条上着生的位置不同而有明显的异质性,上部芽顶端优势强,萌动率和开花率均高,芽数多的品种中、下部芽在春天自然开花季节常处于休眠状态。   2、牡丹花芽分化类型与促成连续二次开花的关系   花芽分化数量的多少与梯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开花次数。花芽分化数量少、梯度大的品种不建议直接用于同株促成连续二次开花栽培;花芽分化数量中等或多、梯度小的品种可以实现同株促成连续二次开花,10个试验牡丹品种中的中原牡丹品种‘如花似玉(Ru Hua Si Yu)和美国牡丹品种‘High Noon具有同株连续二次开花能力,且二次开花率达75%以上,两次开花品质均优良。   3、‘High Noon不同芽位腋芽内源激素与促成连续开花的关系   通过测定美国牡丹品种‘High Noon同枝条不同芽位腋芽萌动前期、后期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萌动后期不同芽位腋芽的GA3、IAA、ZRs含量增加,尤其1位芽、2位芽含量增加显著;萌动后期ABA含量则随着芽位自上而下增加显著,可能是导致下部芽继续保持休眠状态的主要原因;萌动后期下部芽的ABA/ZRs配比增幅较高,说明ABA/ZRs配比与芽的生长与休眠关系密切。
其他文献
对动物而言,声音识别在其繁殖和抚育后代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繁殖和育幼的成功与否则直接影响到物种的生存与未来。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作为濒危物种保护的
Mac-1属于β2整合素家族,是位于白细胞表面的参与机体防御作用及免疫反应极为重要的粘附分子,在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上也有表达,参与脱髓鞘病变过程中的髓鞘吞噬
玉米弯孢叶斑霉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cd)是引起玉米弯孢叶斑病的主要真菌病害,存在着严重的致病性分化。本实验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PDQuest2-D分析软件、MALDI-TOF
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这个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稳定与否关系到本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与三峡工程建成后的生态安全问题、泥沙
大针茅是内蒙古中东部草原重要的建群种,以它建群的群落不仅是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重要的草场,而且是京津地区的主要绿色屏障,具有不可忽视的生态和经济意义。目前,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本文对浙江天童几种干扰下退化群落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对森林皆伐、樵采取薪、采取石料、农业耕作等人类干扰后形成的退化群落调查以及先前资料的整理,从类型间的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