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阴影条件下的光伏阵列建模及MPPT算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ar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及环境问题加剧,清洁能源备受关注,光伏发电一直是全世界新能源利用领域的热点,在光伏发电技术中,许多问题急待解决。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是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必要手段,对新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光伏阵列模型及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Tracking,MPPT)控制原理,针对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发电效率降低的问题,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对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针对传统的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数学模型比较复杂,在仿真中应用较为困难的问题,对均匀光照条件下的工程用数学模型进行改进,使之在Matlab软件仿真中可搭建出带有物理接口的模型,无需进一步理论推导,只要正常串并联就可实现任意环境下任意规模光伏阵列的仿真。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分别对局部阴影条件下的光伏组件、4组件串联阵列及{4×4}光伏阵列进行仿真,探究了光伏组件的串并联结构对其输出功率的影响,同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⑵提出改进的粒子群算法。通过对粒子速度惯性系数的优化调整和建立自适应性变异机制,改善了基本粒子群算法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易陷入局部峰值、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并对其具体应用过程进行研究。⑶在Matlab/simlink平台上搭建仿真模型。对静止阴影和突变阴影情况下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寻优速度及寻优精度都要优于基本粒子群算法,有效减小了系统震荡,提高了光伏发电效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是保证系统频率稳定在规定范围内的前提条件。传统的电力系统依靠自动发电控制(AGC)等技术手段,能够很好地保证系统的频率维持在额定值附近。然而,随着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这些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将会给系统的运行带来严峻的考验,调频、调峰是首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本文从电力系统频率控制着手,以风电为例,分析强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对系统频率控制的影响。引入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