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化思想在马克思这一生中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提及,是他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虽未形成系统研究,但在马克思一生的思想发展之中,文化思想是始终贯穿其中的,甚至在其晚年著作之中,也一再被提及。作为一种历史性问题,文化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表现出的含义各不相同,分别体现着文化和文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的不同意蕴,它也可以将文化提升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问题是由不同时期的文化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思想在马克思这一生中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提及,是他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虽未形成系统研究,但在马克思一生的思想发展之中,文化思想是始终贯穿其中的,甚至在其晚年著作之中,也一再被提及。作为一种历史性问题,文化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表现出的含义各不相同,分别体现着文化和文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的不同意蕴,它也可以将文化提升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问题是由不同时期的文化的交织和渗透,或者是不同文化的产生和消亡而形成的,就像是斯宾格勒所说,这是“一群伟大文化组成的戏剧”。离开了生动的文化,人类、历史都将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因此,马克思以实践为纽带,在哲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以往文化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本篇文章把马克思文化思想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对全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第二章是梳理影响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同时分别从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对马克思文化思想作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梳理。第三章是先解答文化有关的观念,然后从马克思语境考察文化问题,并重点分析文化的逻辑起点、本质以及文化与社会发展、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是阐释马克思文化思想当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路易·阿尔都塞是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以捍卫马克思主义为己任。阿尔都塞作为一名在法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哲学家,他的一系列理论为法国的哲学界思想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阿尔都塞运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解读和重构了马克思主义,最终形成自己的哲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更是独具匠心。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扩充和重解有着重大意义,是意识形态理论演进的里程碑式的标志。随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所在。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确定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立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当代中国所遇到的发展问题给予
平等主义思想是柯亨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忠实拥护者,柯亨不仅创立了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更是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中,并形成了自己的平等观,被称为“平等的良心”。柯亨出生在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家庭,自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并在之后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自由主义应运而生,其中以罗尔斯和诺齐克为代表的
马克思本人一直在哲学的道路上寻找着解放人类的路径,一直寻觅着让人成为更自由的人的方法,马克思从没放弃过他对于理想的追求,同样马克思将自己的理想与全人类的理想相结合,他的不断探索,批判和追问为我们找到了一个可行的路径,马克思理想观的萌芽发展和最终的形成,为共产国际建构了一个科学的社会蓝图。马克思理想观所研究和探寻的问题不再是以往的理想观那样高高在上,不可实现,而是用严谨的批判。科学的实践向全人类证实
人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存在问题是一个永恒而又常新的问题。之所以说它永恒,是因为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理想性与现实性就始终根植于人的存在之中,人的活动无一不呈现出对现实生活的理想超越,人始终是既理想又现实的存在;之所以说它常新,是因为虽然人始终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存在,但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人总是要打破自身已有的现实,实现符合条件的理想,而实现了的理想又会作为新的现实继续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没有一成不变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马克思看作是政治革命家。但其实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实践范畴上,马克思都是把自身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的。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是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有发展作用,对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为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赋予新时代的内涵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其社会革命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应用。论文围绕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选题、研
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全新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缩小收入差距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无疑能够为我们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缩小收入差距提供有益的借鉴。目前我国对分配正义的研究大多是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内容的研究,而将马克思的
技术在全球现代化与变革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人们对技术的快速更迭感到欣喜,对技术发展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大。技术让人们对未来科技时代有了更多的憧憬,但需要明确的是技术的发展不能是盲目而无序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技术批判理论在技术不断取得胜利这一技术现状背后加以鞭策和警醒,因而要重视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研究。安德鲁·芬伯格站在时代的浪尖观察社会发展现状,挖掘支撑经济和政治以及文化发展的深层
虚拟现实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2013年以来,虚拟现实技术的质量提高、价格降低,从军工、航空等行业走进大众生活,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普及化。一些科技公司将研发团队的目标定为推出创新型虚拟现实技术产品。这种新理念在技术身上呈现的力量正在改变人的生存空间甚至是思维认知模式。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虚拟现实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改变我们的认知和习惯的现实意义和
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一直是人类的夙愿,生态问题也因而由于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属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纵观各个时期的学者及思想家们对生态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生态正义观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生态平衡原理,在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公平正义地去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及生产,这样在满足当代人资源需求的同时又不会危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