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字加工。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effect,即SNARC效应)是数字加工的一个热门问题,它是指对于较大的数字,被试的右手会比左手反应更快,而对于较小的数字,被试的左手会比右手反应更快(Dehaene,Bossini,&Giraux,1993)。以往研究大多探讨的是目标数字的切换和重复对其自身的影响,而目标数字出现之前的线索的切换和重复对目标数字产生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非数字线索是否会产生SNARC效应,对非数字线索的认知加工是否会影响其后目标数字的空间表征及其加工机制。实验一的目的是探讨三分范式下是否会出现SNARC效应。采用3(大小:小数,中数和大数)×2(反应手:左手和右手)×2(规则:与3比较和与7比较)的被试内设计。在三分范式下,将数字0-10划分为三段,即小数(0,1,2),中数(4,5,6)和大数(8,9,10)。采用线索-目标任务,在呈现目标数字之前先呈现一个非数字线索(红色或者绿色的方块)。要求被试根据方块的颜色将目标数字与3或者7进行大小比较。采用的是伪随机的刺激呈现方式,所以实验任务比较简单,工作记忆负荷也比较小。结果发现非数字线索本身没有产生SNARC效应,但目标数字无论是与3比较还是与7比较都出现了SNARC效应。说明在工作记忆负荷比较小的条件下,非数字线索的空间表征没有被激活,因而也没有对目标数字的空间表征产生影响。实验二的目的是探讨非数字线索的切换和重复是会影响目标数字的空间表征及其加工机制。在三分范式下,采用3(大小:小数,中数和大数)×2(试次类型:切换和重复)×2(反应手:左手和右手)×2(规则:与3比较和与7比较)的被试内设计。将目标数字1-9划分为三段,即小数(1,2)、中数(4,5,6)和大数(8,9)。实验二的任务与实验一一样,只是刺激的呈现方式是随机的。由于非数字线索切换的次数非常多,因而任务比实验一难,工作记忆负荷也更大。结果发现非数字线索在切换条件下没有出现SNARC效应,但在重复条件下出现了SNARC效应。另外,目标数字在线索重复条件下没有出现SNARC效应,但在切换条件下出现了SNARC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在线索切换时,对线索的空间表征自动激活了目标数字在顶叶的空间表征;而在线索重复条件下,线索的加工对目标数字的空间表征产生了干扰。本研究说明使用三分范式考察SNARC效应的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在工作记忆负荷比较小的条件下,线索的加工对目标数字的空间表征没有产生干扰,而在工作记忆负荷比较大的条件下,线索的加工对目标数字的空间表征产生了干扰。这些结果表明目标数字的空间表征会受到非数字线索的空间表征程度的影响,非数字线索的空间表征程度越大,对目标数字空间表征的影响也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