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肥措施对砂姜黑土团聚体形成稳定的影响机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中国黄淮平原的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面积达400多万公顷,是黄淮海平原三大中低产土壤类型之一。砂姜黑土区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由于砂姜黑土质地粘重、涨缩性强,且有机质含量低,导致土壤结构性差,严重制约了作物生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团聚体是构成土壤结构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团聚体形成稳定过程与胶结剂、分散剂等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而胶结剂与分散剂的数量变化又易受单施化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胶结剂、分散剂的变化规律,揭示农田管理措施下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与稳定机制,为指导砂姜黑土结构改良及其培肥、提升地力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黄淮平原典型的砂姜黑土作为研究对象,依托安徽蒙城两个长期定位试验平台。其中一个长期定位试验(1982-2016)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ontrol)、单施氮磷钾化肥(NPK)、半量麦秸配施化肥(NPKLS)、全量麦秸配施化肥(NPKHS)、猪粪配施化肥(NPKPM)和牛粪配施化肥(NPKCM)。另一个长期定位试验(2008-2019)采用两因素六水平的随机区组设计,其中秸秆处理为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和秸秆移除两种方式;氮肥施用为0,360,450,540,630和720kg N ha-1yr-1六个水平,施用磷钾肥且各处理用量相等,年施用量分别为P2O5180kg ha-1、K2O180kg ha-1。利用有机碳物理分组技术和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不施肥、单施化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厩肥)对砂姜黑土有机碳固持及其化学结构的影响,旨在揭示不同培肥措施下砂姜黑土固碳机制;同时,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模拟,结合胶结剂和分散剂数量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长期施用氮肥、厩肥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9个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祁阳红壤、江西红壤旱地、江西水稻土、公主岭黑土、沈阳棕壤、蒙城砂姜黑土、栾城潮土、杨凌娄土、长武黑垆土),进一分析长期施用厩肥下团聚体稳定性特征,旨在验证和回答长期施用厩肥是否能够提高团聚体稳定性。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长期施肥处理下碳固持速率(0.16-0.66Mg C ha-1yr-1)要远远高于对照处理下的碳固持速率(0.08Mg C ha-1yr-1),且碳投入速率与碳固持速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2,P<0.01)。在有机碳的五个组分中,粉粘粒组分(S+C_mM、S+C_M组分)所占比例最大(74-92%),而颗粒有机碳组分(cPOM组分、fPOM、iPOM组分)仅占8-26%。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施用厩肥显著提高了cPOM组分(57-238%)、fPOM组分(77-313%)、iPOM组分(74-319%)和S+C_mM组分(32-130%)的含量(P<0.05),但是对S+C_M组分并没有显著影响(P>0.05),这主要取决于C投入的数量。在四大碳官能团比例中烷氧碳所占比例最大(50.9-55.2%),其次是烷基碳(22.5-26.1%)和芳香碳(12.2-14.3%),羰基碳所占比例最小(8.6-10.0%)。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施用厩肥显著增加了烷基碳和芳香碳含量,降低了烷氧碳含量(P<0.05)。然而,半量秸秆还田、全量秸秆还田均对土壤有机碳各官能团所占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这主要与C投入的质量有关。
  (2)长期过量施用氮肥显著降低了团聚体稳定性(P<0.05),尤其是当氮肥施用量超过360kg ha-1时。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pH(R2=0.87,P<0.01)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铵离子(R2=0.68,P<0.05)和硝酸根离子(R2=0.83,P<0.05)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室内模拟实验发现团聚体稳定性随NH4+浓度增加呈指数趋势下降(P<0.001)。在相同施氮量的条件下,秸秆还田则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球囊霉素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P<0.05),并未增加NH4+含量(P>0.05),进而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P<0.05)。
  (3)与对照处理相比,连续34a施用猪粪(15Mg ha-1yr-1)、牛粪(30Mg ha-1yr-1)虽显著提高了砂姜黑土胶结剂土壤有机碳、球囊霉素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P<0.05),但是并未提高甚至降低了团聚体稳定性(P>0.05)。相对而言,秸秆还田由于显著增加了胶结剂含量进而促进了较大团聚体(>2.0mm)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P<0.05)。同时,长期施用厩肥显著提高了交换性K+和Na+的含量(P<0.05),而秸秆还田则没有(P>0.05)。此外,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钠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2=0.48,P<0.01)。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分析及其定量表征研究是区域土壤调查样点科学设计的基础。通过土壤调查样点数的科学预设可以降低土壤属性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减少土壤-植物-环境可持续管理过程中的决策错误,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以中国南方典型红壤丘陵区抚州市东乡县最详细的1∶5万土壤和土地利用矢量图为数据基础,利用Fragstats软件分别计算不同土壤栅格粒度(10m-6000m)和不同土壤分类粒度(土类(G1),亚类
学位
氮素是植物最重要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也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施用量最大、关注度最高的肥料。氮素会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比如,可以通过影响病害的发生影响产量,也可以通过影响农药的残留影响品质。目前,关于氮素如何影响植物病害的发生尚不明确,并且关于氮素如何对植物表面农药残留产生影响也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快速、无损的红外光声光谱检测技术,对水稻叶片表皮层进行原位深度扫描,探索了表皮层对氮素和稻瘟病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