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价值,需要我们去继承与保护,位于安徽淮南的寿县古城也不例外。寿县古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城区格局保护完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然而,科学保护理念的缺乏、现代化建设、古城旅游业的发展为寿县古城原有特色风貌带来了冲击。寿县古城老旧的空间布局也决定了其开敞公共空间极少,居民日常活动空间不足,出现了城市历史遗产的公共空间化。寿县古城公共空间对于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价值,需要我们去继承与保护,位于安徽淮南的寿县古城也不例外。寿县古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城区格局保护完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然而,科学保护理念的缺乏、现代化建设、古城旅游业的发展为寿县古城原有特色风貌带来了冲击。寿县古城老旧的空间布局也决定了其开敞公共空间极少,居民日常活动空间不足,出现了城市历史遗产的公共空间化。寿县古城公共空间对于游客来说是体验古城历史文化的特色场所,对于居民来说是进行日常生活的休闲场所。如何同时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与游客的观赏需求,本文采用使用状况评价(POE)为主要研究方法,分别从外在表征与内在感受两个角度,探究居民与游客对古城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的使用状况评价,试图分析其成因,并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总结出寿县古城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的优化策略,以期在二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本文基于对寿县古城文化景观价值以及规划现状的分析,选取宾阳门、孔庙、报恩寺、博物馆作为寿县古城公共空间的代表进行研究。依据对样地的空间景观环境调研、使用者行为特征记录以及使用者构成的问卷调查,展开基于外在表征的使用状况评价,得出居民老龄化、游客游览兴趣低、古城内部空间布局混乱等结论。从空间环境、使用功能、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构建寿县古城公共空间景观环境满意度评价因素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古城整体以及各因子满意度,展开基于内在感受的使用状况评价,得出使用者忽视精神需求、重视物质功能、古城自然环境较差等结论。综合上述总结评价,找出古城现状存在的问题:使用主体之间的矛盾、使用者需求与空间环境之间的矛盾、“旧”与“新”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策略,从“人、空间、政策”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与改善措施,为相似处境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镇化以及村落更新的发展,徽州古村落等传统聚落正受到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情境空间是通过人在空间中的感知和参与,与空间进行交流互动,而唤起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空间。通过对传统村落情境空间的研究,能够更深刻地挖掘村落场所精神的所在和来源,从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提供新的方向。本论文以徽州呈坎古村落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行为观察、村民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呈坎的情境空间的类型、内
随着中国乡村学龄人口减少以及村镇学校撤并整合,大量乡村学校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与此同时,乡村养老设施数量缺乏和托幼设施特色缺乏问题突出。本文从乡村闲置学校改建的角度出发,探索养老设施和托幼设施复合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够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动新型养老模式构建,提高乡村养老质量,并为乡村儿童创造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研究主要包括5个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乡村老年人和儿童行为心理需求的相
西部地区水能资源储量丰富,在水电能源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西部地区同样是地震多发地带,其多发强地震环境给大型水利工程的抗震设防带来巨大的挑战。重庆地区是西部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一,水能资源,油气资源丰富,对重庆地区地震波散射过程研究一则可以为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更合理的宽频地震波输入,二则可以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地震趋势判定带来依据。本文基于多次各向异性散射理论,采用离散波数法求解能量密度积分方
皖江经济带作为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被纳入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规划,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新模式,发展战略地位重要。因此,做好该区域的地质工作,为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布局提供地质依据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皖江经济带的工程地质状况,通过对现有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资料的总结概括,野外调查取证和集成分析,查明了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进行工程
自然界中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土体的性质具有空间变异性,在一定的空间波动范围内,各点之间的土性参数相互影响。城市建筑及各种基础设施均坐落于土体上,因此土体的空间变异性会对基础工程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同时,城市建筑由于用地紧张,两建筑物间隔很近,因此有必要分析基础间距对基础工程可靠度的影响。本文以空间变异土体中的浅基础为例对基础工程的可靠度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为研究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合肥某
徽饶古道作为徽州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对徽州社会的发展、徽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让大量村落段古道空间凋敝,传统氛围消逝。如何从感性工学的角度对徽饶古道空间进行评价,进而探讨优化提升的策略,对于当下研究如何保护与优化古道空间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休宁县梓坞村段徽饶古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眼动实验、AHP层次分析法及主观问卷评价等方法,对古道空间进行视觉与心理感知评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参数化技术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法来优化建筑物理性能、降低建筑能耗并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物理舒适性。其中,以参数化设计优化建筑空间采光品质是较为热门的方向之一。通过参数化设计进行建筑空间物理性能的优化,可以大大提高设计优化的效率和可靠性,提升设计流程的逻辑严密性,并且创造出新的设计类型。作为与内部采光环境息息相关的建筑界面—表皮,其在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室内的采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建筑在提供疾病治疗和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向创造家庭化、生活化、绿色生态的医院环境转变。近些年,医院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功能和专业化程度逐渐增加,医院建筑设计中出现了“医疗街”模式,医疗街成为适应医院功能要求的重要空间,与人们的看病就医息息相关。如何更好地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及行为、营造人性化的医疗街,成为医疗街空间环境优化设计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合肥市典型性医疗街为研究样本,旨在探
商业综合体作为当前最热门的商业建筑类型,除了其集约的建筑形态,复合化的建筑功能也是当前商业运营的趋势所在。内部步行空间作为消费者停留、使用最为频繁的空间部分,其空间环境对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心理感受均具有较强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商业综合体的整体运营。本次研究选取合肥市万象城、天鹅湖万达广场、悦方IDMall三家商业综合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人流量计数、空间句法、满意度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对其内部步
传统古镇是现代社会研究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历史进程的宝贵资源,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多领域的价值,同时在当代旅游发展的时代,传统古镇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旅游开发成为传统古镇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在开发初期,由于思想局限、管理体制以及对经济利益过于看重而忽视古镇文化景观保护等问题的存在,出现了不少文物毁坏、建筑特色丢失,景观空间破碎、文化传承中断等现象。与此同时,地方原著居民生活方式也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