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硝基还原酶(NTR)在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作用下,可以进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还原,是一种具有还原作用的内源性黄素蛋白酶。硝基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的脑组织、肾组织、肺组织、心脏组织中,并且与生物体的实体肿瘤密切相关,其在缺氧状态的肿瘤细胞中会过高表达,如缺氧宫颈癌细胞(Hela)、腺癌人类肺泡基底上皮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手机血糖仪为检测平台的智能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DNA过氧化损伤的量化评估中的应用”(编号217295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基还原酶(NTR)在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作用下,可以进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还原,是一种具有还原作用的内源性黄素蛋白酶。硝基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的脑组织、肾组织、肺组织、心脏组织中,并且与生物体的实体肿瘤密切相关,其在缺氧状态的肿瘤细胞中会过高表达,如缺氧宫颈癌细胞(Hela)、腺癌人类肺泡基底上皮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等。因此,测定生物体系中的硝基还原酶对进一步了解其生物体的功能非常重要的。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检测硝基还原酶的方法是荧光分析法,即设计合成荧光探针。但是,目前大多数硝基还原酶荧光探针存在反应时间较长,激发和发射波长较短等问题,因此,需要设计合成一种具有特异选择性、高灵敏度、响应时间短、激发和发射波长均大于650nm的硝基还原酶荧光探针,并将其应用于硝基还原酶的生物成像以及定量检测研究。花菁类激光染料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而具有很高的摩尔吸光系数以及优良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硝基还原酶荧光探针的合成。本学位论文以合成一种硝基还原酶新荧光探针为研究目的,综合应用了分子识别以及分子荧光传感原理,以新吲哚菁绿(IR820)为荧光发色基团的前体化合物,以4-硝基溴化苄为荧光猝灭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信号增强型近红外硝基还原酶新荧光探针,以硝基还原酶作为检测物质,建立了信号增强型检测硝基还原酶活性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探讨了花菁类荧光探针对硝基还原酶响应的规律性,并进行了该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实体肿瘤组织中硝基还原酶的成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对于近红外硝基还原酶荧光探针的合成以及生物成像分析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对生命分析化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手机血糖仪为检测平台的智能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DNA过氧化损伤的量化评估中的应用”(编号21729501)资助下完成的。本硕士学位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引言、研究报告、研究结论和展望,共4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为研究报告部分,第四章为研究结论和展望。第一章引言,简要概述了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硝基还原酶的生物功能和其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常见荧光探针的分类和应用以及硝基还原酶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策略和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二章为硝基还原酶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研究。以花菁类激光染料新吲哚菁绿(IR820)和间苯二酚为反应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近红外的荧光团,在该荧光团上引入4-硝基溴化苄作为识别基团和荧光猝灭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硝基还原酶荧光探针。对本文所合成的新荧光团和荧光探针进行了质谱鉴定,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两种新化合物的分子量与理论计算值一致,由此证明所设计的荧光团和荧光探针成功合成。对所合成的荧光团和荧光探针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团在λ1=623 nm,λ2=696 nm有较为明显的吸收波长,在623 nm处吸光度最大,合成的新荧光团的吸光系数为ε623=2.31 × 104L/mol·cm-1,在720nm处发出强烈荧光。合成的新荧光探针在λ1=585 nm,λ2=699nm处有较为明显的吸收,在585nm处吸光度最大,新荧光探针的吸光系数为ε585=2.10 ×104 L/mol.cm-1L,几乎无荧光。第三章为硝基还原酶荧光分析新方法研究。本论文合成的新荧光探针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在690~800 nm范围内几乎没有荧光,加入辅酶NADH和硝基还原酶后会在690~800 nm范围内产生荧光发射,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720 nm,基于此,本论文建立了信号增强型测定硝基还原酶浓度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分析新方法。并进一步优化了该分析方法的测量条件,包括NADH的浓度,pH,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测定条件为NADH的浓度为150 μM,pH为7.40,反应时间为12 min,反应温度为37℃。该方法的线性范围0.002~1.0 μg/mL,检出限为1.0 ng/mL。该探针对于硝基还原酶的检测表现出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以及具有特异选择性,并将该探针已成功应用于缺氧肿瘤细胞内硝基还原酶的荧光成像分析,也成功应用于活体斑马鱼活体内硝基还原酶的荧光成像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第四章,总结分析了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以及不足之处,并对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的方面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地球上的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正在逐渐的枯竭。同时,化石燃料所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变暖等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发掘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然而,这些新能源的推广和使用离不开储能技术的发展。因此,储能电源越来
人民健康问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有特色的生理信号采集设备用于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但这些设备很难兼顾同步实时采集、便携性、低功耗等特点,不适合日常的推广。针对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脑电、心电、呼吸、肌电、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的多模态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并将其用于人体心理压力状态的评估。具体工作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为了同步采集多模态生理信号,本文以常规的运算放大器和模
靶标富集技术是一种通过为基因组特定的区域设计的探针来捕获基因组序列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由于其对标本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可针对性捕获目标位点、易获取直系同源核基因等优点,靶标富集技术在系统发育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开展靶标富集实验研究首先需要设计和选择靶标探针,但是在很多类群中(如直翅目),由于基因组资源的匮乏,目前并没有现成可用的靶标富集探针。另一方面,在基因组资源较为丰富的类群,比如膜翅目,又有许多不同
可见光作为绿色环保且可持续的能源,在合成化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见光催化的自由基反应已经成为当前合成化学研究的热点。鉴于自由基反应的高活性,如何通过有效控制反应路径,实现产物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绿色高效构建是当前自由基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以亚磺酸钠与酰氯为原料,在可见光催化作用下调控酰基自由基和硫自由基交叉偶联和自偶联过程,实现了硫酯和二硫醚化合物的选择性合成。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的结
植物内生真菌不仅能促进宿主植物提高环境适应性,而且能够产生一些与寄主植物相似或相同的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土壤理化性质也能影响植物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生产中习惯于将药用植物称呼为“附子”。附子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但哪些环境影响附子生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入药,其主要药用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随着黄芩及其提取物的相关产品大量开发利用,其野生资源锐减,部分同属近缘种及栽培黄芩资源已成为解决黄芩野生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其中,近缘种粘毛黄芩(Scutellaria viscidula)在部分地区作为替代品进行药用或者作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重工业的加速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向大气排放的CO2的爆炸性增加,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枯竭问题。如何有效的减缓和控制CO2的排放并进一步加以利用,实现“碳中和”,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太阳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洁净,丰富而又免费的可再生能源,每年向地球提供约120000 TW的能量。以丰富的CO2作为化学燃料的形式收集和存储太阳能,既可
单相多铁材料是指铁电序和铁磁序在同一晶格内共存的新型材料。该类型的材料所具有的磁电耦合现象能够实现外加电场影响其磁有序或者外加磁场影响其铁电序,这种现象的发现为新型多功能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六角铁氧体具有很好的磁性能同时其居里温度较高等特殊的物理性能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六角铁氧体因其特殊磁结构而产生的磁电耦合效应更加激发研究者的兴趣。本论文以M型六角铁氧体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离
动物的释放后扩散指再引入动物个体被释放后暂时或明确离开释放区域的任何活动,包括没有成功在新栖息地定居或者繁殖的过程。近年来,这一过程也被认为可能是造成地方性再引入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评估不同因素对释放后扩散的影响,对于达到再引入种群建立及维持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别以陕西秦岭南北两侧的宁陕县与千阳县的朱鹮再引入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释放个体的监测、调查、数据统计与模型模拟等方法,研究:(1)释放
蚂蚁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作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指示生物。有许多种类可以用于生物防治。陕北是指延安和榆林两个地区,其地貌包括南部的桥山山脉、黄龙山脉、子午岭山脉、陇山山脉,中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毛乌素沙漠。经过20年多年的退耕还林和防沙治沙,陕北的生态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本论文拟对该地区蚂蚁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为陕北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并对毛乌素沙漠、农田和治理后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