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部地区森林植物群落及其β多样性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cy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六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设置了168块样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旨在回答该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该地区的物种组成。在此基础上,应用Mantel检验和RDA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本次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640种,隶属于75科278属,可以分为9种分布类型。综合各保护区的物种组成和植物区系情况,该地区物种以菊科、蔷薇科、禾本科为主;植物区系以世界分布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和泛热带分布。2.Mantel检验的结果显示六个保护区的β多样性均与环境距离相关,除白音敖包保护区外,其余五个保护区的β多样性与空间距离也相关。偏Mantel检验的结果显示,排除环境距离的影响,空间距离与赛罕乌拉保护区,高格斯台罕乌拉保护区和黑里河保护区的β多样相关;排除空间距离的影响,环境距离与白音敖包保护区、大黑山保护区、黑里河保护区和赛罕乌拉保护区的β多样性相关。3.RDA分析的结果表明,并没有某一个环境因子与六个保护区的β多样性都相关,六个环境因子对不同保护区的β多样性影响强弱也不相同。但是,综合六个保护区的分析结果,群落郁闭度、演替阶段和坡向对β多样的影响最广泛。除大黑山保护区外,群落郁闭度和演替阶段与其他五个保护区的β多样性都相关。坡度与除大青沟外的五个保护区的β多样性都相关。4.偏RDA分析给出了单独的环境因子和单独空间距离对β多样性的解释度,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β多样性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空间距离,该结果预示着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给各保护区的群落提供了有差异的生态位空间,因此导致群落结构出现明显差异,这也意味着生态位理论更适合解释这些保护区的群落多样性的构建,而中性理论不是很适合解释这几个保护区的群落多样性问题。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视频正成为网络视频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收看视频的习惯逐渐形成,移动终端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赖于医院不断完善的管理体制.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健康需求,医院资源分配不均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我国的第二产业当中,煤炭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能够促进煤炭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煤炭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经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商务活动在跨国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国际商务活动也直接影响着跨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但是由于贸易双方的文化差异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核算医院经济成本,提高医院效益,值得管理者思考.本文提出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成本管理水平较弱、信息系统存在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