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丘林(ИакинфБичурин,1777-1853),1808年1月作为第九届俄罗斯驻华宗教使团团长抵达中国,前后在北京居住约十三年之久。在京期间,比丘林努力学习汉、满语,努力搜集相关的中国文化典籍资料,并加以翻译。回国后,他撰写了近百种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当代社会(清代)、中国边疆史地的文章和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俄罗斯汉学从萌芽阶段走向成熟阶段的基础,并从简单地翻译中国典籍转向对中国全方面的研究。他本人也因其杰出贡献而享有“俄罗斯第一位大汉学家”、“俄罗斯汉学奠基人”等美誉。他对中国所有问题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严格分析上的,并有效地利用他坚实的中文典籍基础,因此,他丰富的著述使俄罗斯汉学摆脱了从前的只出版欧洲传教士的汉学作品的状况,从而也推进了俄罗斯汉学的民族化,使他在19世纪中期达到了世界汉学水平的一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