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万寿菊雄性不育遗传类型分析;(2)万寿菊雄性不育两用系主要观赏性状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3)研究万寿菊雄性不育两用系间主要观赏性状及同工酶酶谱,了解其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4)万寿菊雄性不育两用系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研究。通过相关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对万寿菊10个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遗传规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万寿菊10个不育系是一对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两用系,其遗传由质量性状控制,为主效基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2.通过对10个万寿菊雄性不育两用系可育株及不育株的单花花期、株高、一级分枝数、冠幅、单株花朵数、花径的6个主要观赏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指标评价表现最好的是34-2(1)、较好的为34-1;综合表现最差的是2-2。聚类分析表明可育株C×40-1(1)与C×40-1(2)之间遗传距离最近; 2–2与C×F1-Ⅰ-Ⅱ(3)距离最远;不育株C×40-1(1)与C×40-1(2)之间遗传距离最近,最大的2-2与C×F1-Ⅰ-Ⅱ(3)。3.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分析了10个万寿菊雄性核不育两用系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探讨了其系间及系内不育株与可育株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同系内除小花外不育株与可育株间差异很小,而系间差异较大。4.通过对万寿菊6个主要观赏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计算以及各组合POD同工酶分析,并对F1代间的POD同工酶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F1代的酶带数越少,酶活性越弱,其杂种优势就越强;在F1代间,23与其它酶带数、迁移率、酶活性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说明万寿菊杂种优势与POD同工酶酶谱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且F1代间存在较远或较近的亲缘关系。5.通过对双亲和子代的6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观察组合34-1×216.08除花径为SCA效应为负值外,且效应高,说明相对其余杂交组合,是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有选育新品种的潜力。其次34-1×216.05除花径和一级分枝数不排在前五名,其余的SCA效应值均较高,是综合性状较优良的杂交组合,这也说明特殊配合力表现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