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干族,19世纪后期因反抗清王朝,起义失败后,先后三次迁居中亚的中国西北地区的回族,现在主要聚居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从最初的1.5万人发展到目前的10万余人。1924年,苏联对民族进行识别,将中亚回族定名为“东干”。20世纪30年代,东干族创立了自己的文字,随着东干文书刊的发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东干文学景观。最初,东干文学只是民间口传文学,东干文字被创立之后,随着东干作家的涌现,逐渐出现了东干书面文学。近年来,中亚东干文学受到国内外有关研究专家、学者的关注,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对东干文学的小说研究、诗歌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文学史研究、作品译介等方面均有科研成果,并且逐渐走向中亚东干文学整体性的文化研究。然而,中亚东干文学研究尚未系统关注其女性形象,对于东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则少之又少。本论文力图从中亚东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在研究中亚东干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比较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对中亚东干文学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并作系统分析,旨在挖掘中亚东干文学中具有鲜明特点的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展示中亚东干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和真实性的文化内涵。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分别从本论文的选题及意义、理论依据、文献综述、创新之处四个方面,对中亚东干文学研究现状进行考察,论述研究中亚东干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原由。第一章从中亚东干作家文学中的母亲形象、女儿形象、姑娘形象、婆婆形象、妻子形象、儿媳妇形象的分析归纳入手,研究中亚东干作家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现的特点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东干作家的内心期望和对东干女性现实生活状态的审视。第二章从中亚东干民间故事中的后娘形象、妻子形象、媳妇形象的分析归纳入手,研究中亚东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在中亚东干族民间的平等地位和所折射出的东干女性形象的智慧和力量。第三章主要探究中亚东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多元文化影响,分别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文化、哈萨克文化和俄苏文化对中亚东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影响,对中亚东干文学中女性形象做出系统分析和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