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期许和动荡中人类步履踉跄地步入了21世纪,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民族文化认同无疑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文化变革和交融之中,文化认同是一个我们必须去面对的问题,因为它是保持和创新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社会心理过程。“民族”这一术语在学术研究领域一直存有极大争议,因为定义分歧,很多学者干脆就不对民族做一个精准的定义,而是跳过它直接分析民族的相关理论,例如民族性、民族主义、民族认同等。认同一词在本世纪的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使用频率极高,它不仅可以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还是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范畴。在哲学范畴中,认同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表示的是主体对自我及其与社会和他人关系的估量结果。民族文化认同是在民族及其成员的交往性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群体均有其自身文化传承的内在生成和转换机制,体现为它独有的文化适应历程和民族文化认同机制。每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单元,通过世代薪火相传的思想、传统、行为来对其民族文化予以界定、标识,从而形成各民族独特的社会文化规范和行为模式。今天,全球化的交往实践使得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碰撞增多,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及其文化的发展模式都面临着其它民族文化的“侵蚀”风险,民族成员因其文化的变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冲撞,甚至是冲突中,不断寻找和捍卫着民族的根基、自我的归属。民族文化认同或为整个民族,以及每一个民族成员共同关注的主题。只有在交流与冲突中才能得到发展,进而固化其个性特征。民族文化的传承、变迁也只有在民族成员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的认同与适应中,才能得以秉持与弘扬民族文化认同这一动态化的过程,这是民族保持凝聚力与精神品质的关键所在。对于个体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民族的界定为切入点,在探析“民族”与“国家”、“民族”与“族群”的本质区别基础上,对民族文化认同给出了我们的阐释。全文着重对民族文化认同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析,指出居于民族文化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对于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具有其他文化理念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和功能呈现。在逻辑结构方面,文章从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与动力以及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围绕主题的论证。通过论证进一步深化了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发展这两个影响人类历史与现实的重大课题间的关系。在研究视角方面,论文不拘泥于单纯的民族、族群视域下的文化认同考察,而是以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维度下的研究成果为起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审视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在实践路径上,强调了核心价值观在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方面的基础性地位的同时,指出了大众文化的价值引领等在微观上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