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文学批评理论的现代启示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674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长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理论批评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切的爱,对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怀有真诚的期待,坚持浪漫主义文学立场,提出自己的文学批评标准“感情的型”,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主导思潮之外的另一种声音。“感情的型”是李长之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话语。他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把创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语言的媒介,形成艺术形象,转化成接受者的体验,从而使接受者达到与创作者的共鸣。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传达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目的。“感情的型”在李长之的诠释之下,有三层意思,一是一种情感类型,是来自于人类心灵的最真诚的表现,二是对人性中的永恒情思的抽象概括,三是一种艺术造型,可以表现为一种形式化的艺术形象。“感情的型”是李长之衡量文学作品好坏的试金石。李长之的“感情的型”与茅盾“为人生”的文学批评标准相比,李长之追求的是超越时代的人性美,茅盾追求的是对当下生存境遇的理性认识。而相比于周扬的机械的阶级论,李长之则本着非功利、真诚的态度探寻艺术的真谛,坚持客观的批评态度。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实践其他文学观的实际运用。他的批评实践意在勾勒传主的心路历程,探取传主的精神核心,由此寻觅传主精神与当下时代精神的微妙感应之处。李长之笔下的传主从古至今,人格精神一脉相承,表达了李长之的救世理想:以一己之身,承负世间苦痛,昂扬,伟大。《鲁迅批判》是李长之将“感情的型”运用于实践的典范。他不关注鲁迅头上的光环,直接走进鲁迅的心灵与其进行对话,探索鲁迅作品中的“感情的型”——爱而失望着。李长之这种真诚地直面人性的态度,是《鲁迅批判》最重要的意义。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是诚恳而自觉的。他秉承着独立批判精神,对中国古典文化充满民族自信,但他也看清:旧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必然到来。李长之的文学观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他理想中的人是自由的人、个性的人、高贵的人和完善的人。这种人性观成为他的文学批评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李长之的文学批评著作,我们可以得出李长之自己的“感情的型”:爱而憧憬着。李长之独立地提出了“感情的型”这一整套批评标准,为文学批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这种对文学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文学人性价值的关注,有利于文学批评的多元化发展。
其他文献
<正> 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时,《三峡晚报》发表了一篇预测新闻,其标题是:《全球关注一球——世界杯,一个令人心醉的话题》,它的主标题让人眼睛一亮,拍案叫
本文作者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把梦窗词中的单个意象放在由梦窗词三百四十首词所构成的文本整体语境中来考察其表现技巧及其所造成的审美效果。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
多年以来,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直难以说清,本文根据大、小传统的划分方法,探讨鲁迅对中国文化小传统的接受与超越。所谓大传统,一般是指贵族、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
"叙事性"是西方绘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用少量或单一的画面去叙述一段故事,难度非常之大,但却也是绘画无法回避的使命。本文重点阐述画面"叙事性"的实现条件和实现过程,从"叙
针对基于模糊C-均值(FCM)的不确定区间数聚类算法中,区间数内的点通常假设服从均匀分布,难以表达其真实属性;聚类结果受到初始聚类中心影响较大和隶属度更新速度较慢等问题,
我国很多传统村落地处偏僻的山区,扶贫攻坚战任务艰巨,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事业任重而道远,对山区贫困群众进行扶志、扶智可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奠定传统村落
为了实现国产五轴磨床数控系统的自主研发,通过对开放式数控系统硬件及软件结构体系的分析,提出基于UMAC运功控制器的五轴磨床数控系统的设计方案。针对数控系统对上位机的功
儿童惩罚观的话题由来已久,从古希腊至今,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和社会学家涂尔干各自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惩罚观。两者的观点既有异曲同工之处,又有和而不
自20世纪30年代起至今,许多学者对于心理健康赋予了很多定义,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还产生了各种测验量表。自20世纪50、60年代起,学者们把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引深到
《孔子诗论》是楚国迁郢之前贵族墓葬的随葬品,属于孔门弟子或其后学记录和阐释孔子《诗》说的文献。它的发现提供了汉代《诗》学分立之前的另一个理论形态。本文以《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