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迈是南宋文坛、政坛的重要人物,他凭一己之力编写出了小说史上规模最大的志怪小说集——《夷坚志》,并通过《夷坚志》的序言阐述了自己对小说的看法。本文主要从《夷坚志》的序言出发,并联系其创作实践和《容斋随笔》,采用文本细读和史料辨析的方法来研究洪迈的小说观。同时把它放入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的大背景中,探讨洪迈小说观所达到的历史高度和重要意义,希望能给予洪迈一个中肯的评价。 本文依据《夷坚志》序言和《容斋随笔》所涉及到的小说问题,分为三章。 第一章研究洪迈的虚实观。这是本文的重点,更是难点,却是洪迈最重要的理论建树。古代小说与历史渊源很深,对二者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几近混同。洪迈认识到了小说与历史的区别,肯定了小说自身存在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他逐步地、最终明确公开地承认了小说的虚构性。但是《夷坚志》却为每个故事都标明了来源,使人们不禁怀疑洪迈的小说观到底倾向于虚构还是征信。本章也要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矛盾。 第二章研究洪迈的小说功能观,共分三节。第一节涉及小说的补史作用,在洪迈看来,虽然历史与小说有明确的的分野,但这并不妨碍小说补史之阙。第二节是关于小说的寄寓功能。作家通过在小说中寄托主观情志,劝善惩恶,匡济薄俗。第三节讨论小说的娱乐功能。洪迈认为,小说可以“发好事君子捧腹”,为人们带来乐趣。洪迈通过《夷坚志》的编纂实践着小说的这些功能。 第三章研究洪迈的小说史观。通过洪迈对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评价,来看他如何从小说史的角度认识小说问题。 以上通过对洪迈小说观各个层面的讨论,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洪迈小说观研究得到更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