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切理论思维展开和铺陈的宏大背景,因而它自然也就成了伦理话语表达的现实基础.通常,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道德话语有两个言说的维度:一是关于普遍伦理或普世伦理的理论架构,二是关于特殊的或局部的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当然,这两个言说纬度并非平行无关,而是互相映衬且相互交织在一起,只是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中国加入WTO的伦理应对问题也就是回答和解决适应新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的问题,也就是在促进和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完成对普世性的道德准则的民族化落实的问题,以及如何对民族化的道德资源进行创新和转化的问题.当下我们在道德建设方面急需作出如下应对:第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加入WTO就是为了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全球化是一国现代化的重要外部影响力,而一国的现代化程度也决定该国融入全球化过程的进展与速度.因而要融入全球化,必须加快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要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更要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别是伦理原生性.因此,既要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出合理的诠释和价值辩护,又要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进行维护和张扬.当然,对其中不合理道德因子,特别是与市场经济建设与WTO伦理原则相悖的某些伦理元素,要进行剥离、改革与调适.第二,建立和完善经济交往中的诚信机制.从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需要看,诚信始终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所必须遵循的"黄金律则".而WTO的基本原则中所体现的最主要的伦理要求就是公正、互利、诚信,就诚信而言,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人无信不立".从中国已有的道德资源来看,虽然并不缺少诚信的规约,但是长期以来主要是为协调普遍的人际关系而倡导的.传统的"农本商末"、"无奸不商"、"无商不奸"的道德错觉和经济伦理的制度缺席,使经济交往中的诚信机制往往被悬置或忽略.因此,为中国参与全球性经济合作建立和完善诚信的社会伦理规范系统显得尤为必要.第三,突破"绿色壁垒",建构伦理道德教育机制.中国加入WTO以后频繁地遭遇到"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的出现从表现上看是技术标准差异性的问题,实际上是全球环境保护与全球自由贸易之间的矛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之间的矛盾.从深层上看是国际环境正义问题,其中交织着两种价值观即生态伦理思想与功利主义的冲突.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确实存在价值观念落后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在开发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过程中忽视了环保指标,这也在某种意义上凸显出了我们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上存在着重大的缺失.因此,在跨越"绿色壁垒"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地提高技术标准之外,还需要积极地展开生态环境伦理教育的普及工作,从而真正地实现"绿色壁垒"的伦理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