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是由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企业发行的,只在本企业的商铺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用的一种预付卡,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并且形态种类多样,像超市出售的购物卡、公交车卡、礼品卡等。随着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市场规模扩大、经济繁荣的同时,该领域也不断产生诸多问题。近年来,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消费者投诉持续增加,频频爆发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坑害消费者事件,所涉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这凸显出我国目前对该领域的政府监管不完善,急切呼唤政府监管的补位。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发行也是信用经济下的产物。发卡主体与消费者之间天然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方。加之我国现有发卡主体信用监管的缺失、备案制监管方式效力不彰,实践中大量应当备案而未备案的企业逃脱了政府的监管视野。事后由于对违法违规发卡主体的行政处罚力度不大,不足以震慑其他经营者发卡。此外,该行业组织自律管理的缺失,都无不加剧了政府监管的压力。有鉴于此,我国应当在现有监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于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监管。针对当前我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领域内出现的监管困境,通过观察规范层面与实践层面的监管,笔者积极回应现实需要并通过比较事前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这两种监管方式,得出当下更为可行之策,即未来我国对于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监管应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这主要是因为信用监管对于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市场乱象的治理有诸多裨益:一是有助于解决当前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市场中发卡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消费者不再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从而做出有利消费选择;二是其依托失信惩戒机制,使得该监管方式比传统的行政监管手段更具威慑力;三是信用监管的采用使得相关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更高。此外,实践中上海市目前的监管模式,也更加验证了笔者这一路径选择的可行性。未来,应不断完善我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信用监管的制度构造。在具体制度的构造过程中,应适用行政法原则中的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以此实现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信用监管的公法约束,从而实现良好监管初衷。由于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信用监管是全过程的监管,为此应从事前的信用核查机制、事中的信用分类监管、事后的联合惩戒机制三方面加以完善。另外,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信用监管是多元主体共治的监管,因而还应当强化政府对于该领域的信用监管并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监管,同时亦尊重发卡主体的自我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