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出处理技术是修复污染地下水的主要方法,也是异位处理方法的典型代表。抽出处理方案优化研究可使井布局和单井流量更为合理,从而缩短抽水时间,提高效率,是抽出处理技术的关键。本文针对松散孔隙水典型水文地质条件污染场地,采用visual-modflow建立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开展抽出处理技术优化方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了各参数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将抽出处理技术与帷幕阻隔技术结合,研究帷幕添加对抽出处理抽水时间的影响。取得主要结论如下:根据含水层厚度、渗透系数和水力梯度,确定了潜水含水层和承压水含水层各16种典型水文地质条件。模拟结果表明:当含水层厚度小于50m,渗透系数小于1m/d时,由于单井涌水量太小,导致抽出处理技术不可作为应急手段使用。模拟结果还发现,不管是潜水含水层,还是承压含水层,决定抽水天数的关键因素是含水层厚度和渗透系数,二者直接决定单井抽水量,从而间接决定抽水天数,而水力梯度对抽出处理技术的影响不是很大,同一含水层厚度条件下修复地下水所需总抽水量几乎不变。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潜水含水层来说,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含水层厚度>渗透系数>单井抽水量。对于承压含水层来说:改变含水层厚度和单井抽水量会相应缩短抽水时间,二者作用相当。而改变渗透系数则没有太大变化。抽出处理效率研究表明,初期效率较高,当抽出至总优化时间的一半时,场地残留污染物浓度已经下降至25%~33%。然而,其效率却随着时间而急剧下降。帷幕阻隔技术与水力控制组合研究表明:当初始污染羽浓度不高时,抽水井位置对帷幕添加有重要影响,当抽水井设置在污染羽下游时,帷幕添加在下游效果最好,而添加在上游则会延长抽水时间,添加在上方和下方时效果相当。就单井抽水来说,当污染羽长度为40m时,帷幕添加之后的效果最好。而对于相同含水层后,渗透系数对帷幕添加之后抽水天数的影响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