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是指从已有的血管网发展到新血管形成的多步骤复杂的过程。在正常组织内,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处于平衡状态。而在肿瘤组织中,这一平衡状态被打破,血管生成刺激因子活性的上调诱导和促进了新血管的生成,从而为肿瘤的后继生长和转移提供了必要条件。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目前较为肯定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被认为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中心作用,能特异性地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和迁移,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生成。在对肿瘤的血管生成进行评估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作为一个可定量的衡量指标,现逐渐被公认为评估肿瘤新生血管活性的“金标准”。乳腺癌作为一种实体肿瘤,在其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过程中,微血管生成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研究表明VEGF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与MVD表达的增高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有促进作用;VEGF和MVD对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存活时间能起到预测作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临床上传统的抗凝药物。近来的许多研究发现其还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细胞和分子学环境而干预肿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价值。国内有人在动物实验中发现LMWH有明显抑制肝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但有关LMWH在活体乳腺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均尚未见相关报道。本实验通过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检测实验动物对照组及LMWH干预组乳腺癌移植瘤组织内的VEGF及MVD的变化,探讨LMWH在抗乳腺癌微血管生成及抑制乳腺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为临床上LMWH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功制作50例MCF-7乳腺癌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LMWH组、半量LMWH组、生理盐水组、化疗组、内分泌治疗组进行实验,每组10只,共计4周。实验中,观察裸鼠的一般情况及肿瘤的生长变化;并于第28天统一脱颈椎处死裸鼠,切取移植瘤标本分别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检测瘤组织内VEGF及MVD的变化,统计分析VEGF、MVD在各组间表达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LMWH组、化疗组、半量LMWH组、内分泌治疗组中VEGF、MVD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尤以LMWH组中VEGF、MVD的表达更低,但与化疗组、半量LMWH组、内分泌治疗组间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LMWH在裸鼠MCF-7移植瘤模型中可以在mRNA及蛋白水平抑制VEGF、MVD的表达。2、LMWH在裸鼠MCF-7移植瘤模型中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3、上述作用与化疗组、TAM治疗组及半量LMWH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