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在执行手运动任务时脑激活的异同,探讨皮质下脑梗死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同时,通过研究皮质下脑梗死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患者早期功能影像改变和特点,探索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病理学机制,确定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早期影像学诊断流程,促进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及门诊皮质下脑梗死(基底节和/或半卵圆中心及脑干梗塞)患者50例,无脑梗塞志愿者25例,详细记录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发病时间、受教育程度、既往病史等。所有符合入组条件的受试者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r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 LD-fMRI)以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Fugl 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以及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包括: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简明智力测验(Mini Mental State Exam,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Montreal Cognitiv e Assessment,MoCA)、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分。其中按照手运动研究入组标准24例一侧半卵圆中心和/或基底节脑梗死患者进入手运动研究,按照三维平移超过2mmm、三维旋转超过2°剔除3例影像学数据,最终手运动研究患者组21例数据进入统计学分析,24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中8位患者不配合量表测评脱落,其余按照入组标准纳入脑梗塞患者38例,按照上述影像学剔除标准剔除10例影像学数据,最终VCIND脑梗塞组13例、认知正常脑梗塞组15例,25位无脑梗塞志愿者按上述剔除标准,剔除7例,VCIND无脑梗塞组9例及正常对照组9例数据进入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用SPM8软件。结果:皮层下脑梗塞患者手运动BOLD神经影像研究1.脑梗塞组患侧手运动主要激活区位于运动对侧(病灶侧)的感觉运动皮质(sensorimotor cortex,SMC)、中扣带回、双侧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SMA)及运动同侧小脑半球2.脑梗塞组健侧手运动主要激活区位于运动对侧(病灶对侧)的SMC和SMA区及运动同侧(病灶侧)小脑半球3.对照组手运动激活区域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左手运动激活脑区主要位于右侧SMC、双侧SMA区及双侧小脑半球。右手运动激活脑区主要位于左侧SMC、左侧顶下小叶、左侧丘脑、左侧中扣带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小脑半球及双侧SMA区4.脑梗塞组患侧手运动激活区域在病灶侧的M1对应BA4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团块大小为95个体素,t值=4.3,峰值坐标为X=39,Y=-12,Z=60AlphaSim校正团块大小>32个体素,)。而脑梗塞组健侧手运动激活区域及激活强度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DTI神经影像研究1. VCIND脑梗塞组与认知正常脑梗塞组及正常对照组各领域认知MOCA评分比较显示,VCIND脑梗塞组与两组间执行能力与延迟记忆评分两领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出现显著性差异,VCIND脑梗塞组与认知正常脑梗塞组除以上两领域MOCA评分有差异外,在即时记忆、注意力、语言、计算以及定向力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2. VCIND脑梗塞组与认知正常脑梗塞组功能核磁DTI数据比较,VCIND脑梗塞组FA值下降区域主要在右侧前额叶眶额回内侧皮层,团块大小为193个体素,t值=4.61,峰值坐标为X=12,Y=38,Z=-6,MD值升高区域在右侧眶额回,团块大小为73个体素,t值=6.48,峰值坐标X=56,Y=32,Z=-4(AlphaSim校正团块大小>64个体素,P<0.005)3. VCIND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功能核磁DTI数据比较,FA值下降区域主要在双侧海马旁回,左侧前额叶皮层,左侧颞中回,右侧额下回、岛叶,左侧枕叶,右侧距状皮层,楔叶以及额下回盖部,MD值增高区域主要在左侧岛叶、额中回以及脑室旁白质4. VCIND不伴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功能核磁DTI数据比较,FA值下降部位主要位于右侧额下回盖部,团块大小为120个体素,t值=6.42,峰值坐标为X=46,Y=12,Z=28;枕叶的距状皮层,团块大小为73,个体素,t值=6.49,峰值坐为X=6,Y=-72,Z=12,(AlphaSim校正团块大小>64个体素,P<0.005)。MD图上未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手运动激活脑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得出结论单侧皮层下脑梗死慢性期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患者激活模式已经趋于正常化,进一步间接的从代谢水平上证实,单侧皮层下脑梗塞患者梗塞后半年或更长时间,通过神经重塑可以使运动功能达到正常人水平,为临床上单侧皮层下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提供了神经影像学基础2.脑梗塞组患侧手运动激活区域在病灶侧的M1对应BA4区(中央前回)显著高于对照组,因而从神经影像学上提示,中央前回的神经元活动增强在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3.皮层下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认知受损特征以执行能力及延迟记忆受损显著,其他即时记忆、注意力、语言、计算力及定向力也有不同程度受损。4. VCIND脑梗塞组与认知正常脑梗塞组在DTI研究中比较发现,FA值下降主要在前额叶,进一步从神经影像学上证实了VCIND认知损失与额叶皮层下环路损害有关5. VCIND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DTI数据比较显示,FA值在海马结构、额叶、颞叶、枕叶及岛叶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发生VCIND可能与多个部位白质损害及其多重因素作用有关,为梗死后认知障碍多重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线索。6.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无脑梗塞的VCIND组与正常对照组DTI数据比较显示,VCING无脑梗塞组FA值下降主要在额叶及枕叶,提示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VCIN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除了与额叶皮层下环路微结构破坏如细胞丢失或白质完整性损害有关外,可能还与枕叶损害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危险因素相关性VCIND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研究依据。7. VCIND是VCI早期阶段,DTI影像学技术能够在VCIND阶段检测出特殊部位FA值的下降,从细胞水平上反映VCI早期阶段存在脑组织微结构损伤,提示DTI技术可以作为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识别筛查的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