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药川芎具有活血化淤、行气定痛之功效,对急慢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肯定的疗效。川芎哚(川芎Ⅲ号碱,perlolyrine,PL),即1-(5-乙酰氧甲基-2-呋喃基)-9H-吡啶并[3,4-b]吲哚,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初步药理实验证明它对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有一定疗效作用。但是川芎哚在动物体内代谢迅速,排泄较快,生物利用度低及药效维持时间较短,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研究其构效关系,从中筛选出高效、速效、低毒、价廉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新型药物。 方法:1.以糠醇为起始原料,经乙酰化、甲酰化制得5-乙酰氧甲基-2-呋喃甲醛,后者分别与色氨酸或色胺发生环化反应,经氧化脱氢反应合成川芎哚,从中筛选出较为实用的合成方法。探讨[α-15N]色氨酸和氘标记色氨酸的合成方法,选择最佳方法合成[2-15N]川芎哚和氘标记川芎哚。2.以剂量为250mg/kg分别给大鼠灌胃川芎哚、[2-15N]川芎哚和氘标记川芎哚,12h后以相同剂量追加给药一次,收集24h内尿液。以碳酸盐—有机溶剂提取方法对尿液进行提取,得到中性和碱性提取物及酸性水溶性提取物,以GC-MS测定。根据药物代谢知识,结合川芎哚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推测代谢物的结构。3.根据川芎哚及其代谢物构效关系的特点,确定其先导化合物及母体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一系列川芎哚衍生物和类似物:T-1~T-17。4.对合成的PL、T-1~T-17,进行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和凝血实验,从中选出药效较好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化合物:T-1、T-2、T-3、T-4、T-8、T-11、T-12及T-14,进行体内凝血实验、血液流变学及实验性血栓形成等实验,并与川芎嗪的药效进行比较。 结果:1.5-乙酰氧甲基-2-呋喃醛与色氨酸反应合成川芎哚,方法简便,但产率较低;5-乙酰氧甲基-2-呋喃醛与色胺反应合成川芎哚,产率较高,但操作费时,且需要昂贵的氧化脱氢剂;实际应用时,我们选用前一方法。以15N-甘氨酸和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α-15N]色氨酸的产率(46.9%)低于以15N-甘氨酸和乙醇为原料合成[α-15N]色氨酸的产率(75.0%),所得产物15N丰度均为92%。因前一方法较为简便,我们选择该法制备的[α-15N]色氨酸为原料合成了[2-15N]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