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锯齿状病变(colorectal serrated lesions,CSL)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重要癌前病变,可进一步细分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后两者合称为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有20%~30%的散发性CRC由CSL进展而来,但由于研究时间相对较短以及内镜医师、病理医师认识不足等原因,当前国内CSL的检出率仍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不利于CRC的预防。本研究旨在探讨CSL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并对伴与不伴异型增生的SA的临床及内镜特点进行比较,为更好地识别、处理此类病变及预防CRC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地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消化内镜室行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CSL的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资料。共纳入237例CSL患者进行分析,其中HP有148例,SA有89例(其中52例伴异型增生)。首先分析总结CSL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然后对比HP患者与SA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CRC家族史、BMI等)、临床症状(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习惯改变等)、血液生化指标(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粒/淋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内镜表现的差异。最后,将伴与不伴异型增生的SA的一般资料及内镜特征进行比较。借助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人口学资料 CSL在男性中好发,男女比1.49:1;患者平均年龄(55.78±12.30)岁,以50-60岁多见。SA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高于HP组(均P<0.05);在年龄、BMI、饮酒史、CRC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临床症状 27.0%的CSL患者没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因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胀、便血、消瘦、腹泻、恶心呕吐、黑便等原因就诊。有症状患者中SA组便血比例高于HP组(P=0.008),其他症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血液生化检查 SA 组较 HP 组 ALT(28.18±16.707 vs 23.59±14.707)、UA(400.71±103.289 vs 366.54±95.856)水平高,而HDL-C(1.16±0.29 vs 1.30±0.35)水平低(均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内镜特征4.1 病变直径 SA大于 HP(11.19±8.96 vs 5.89±3.77,P<0.001)。4.2分布部位 SA和HP均以远端结肠多见(50.6%vs 58.8%,P=0.389);在近端结肠,SA比HP更常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4%vs 31.8%,P=0.389)。4.3数量及形态 SA和HP均以单发息肉多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8%vs 76.4%,P=0.540)。形态上两组均以山田Ⅰ型多见,但HP组比例高于SA组(79.9%vs 61.8%,P=0.003);SA组在山田Ⅲ型及山田Ⅳ型的比例明显高于 HP 组,分别(11.2%vs 3.4%,P=0.016)、(20.2%vs 3.4%,P<0.001);山田Ⅱ型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表面情况 SA表面光滑的比例低于HP(59.6%vs 81.1%,P<0.001);在表面分叶或结节状的占比上,SA明显高于HP,分别(12.4%vs 2.0%,P=0.001)、(6.7%vs 0%,P=0.003);息肉表面充血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vs 16.9%,P=0.289)。5.伴与不伴异型增生的SA一般资料比较伴与不伴异型增生的SA均在中老年男性中好发,无异型增生组平均年龄(52.49±11.66)岁,男性占64.9%(24/37);异型增生组平均年龄(59.79±14.23)岁,男性占75.0%(39/52)。异型增生组的男性比例更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异型增生组平均年龄大于无异型增生组(P=0.012)。两组在BMI、吸烟史、饮酒史、CRC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伴与不伴异型增生的SA内镜特征比较无异型增生组在≤5mm水平的比例高于异型增生组(51.4%vs 15.4%,P<0.001),而在6~10mm、10~20mm、>20mm三个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息肉均以远端结肠多见(51.4%vs 50.0%),但在分布部位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息肉数量方面,异型增生组多发的比例高于无异型增生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1%vs 16.2%,P=0.427)。在息肉形态方面,无异型增生组山田Ⅰ型的比例高于异型增生组,但在山田Ⅲ型和山田Ⅳ型的比例低于异型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息肉表面情况上,无异型增生组表面光滑的比例高于异型增生组(73.0%vs 50.0%,P=0.030);表面分叶或结节状的比例低于异型增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vs 19.2%,P=0.112)、(0%vs 9.6%,P=0.073)。在表面充血方面两组比例相似(21.6%vs 23.1%,P=0.871)。[结论]1.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在男性中好发,以50~60岁多见。2.超过27.0%的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患者没有临床表现,有症状的患者中锯齿状腺瘤出现便血的比例高于增生性息肉。3.尿酸、血脂异常者锯齿状腺瘤的发生率可能高于增生性息肉。4.与增生性息肉相比,锯齿状腺瘤直径较大,山田Ⅲ型或山田Ⅳ型的比例较高,表面可呈分叶或结节状。5.锯齿状腺瘤发生异型增生与患者高龄及病变大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