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双鸭山煤田东保卫矿井36号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旨在厘清东保卫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并进行瓦斯预测。双鸭山白垩纪含煤地层沉积之后,主要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双鸭山弧形构造控制着双鸭山煤田瓦斯赋存特征。弧形构造部位应力集中,加之近EW向逆断层的封闭作用,有利于瓦斯富集;NE、NNE向构造的拉张、裂陷,有利于瓦斯的大量释放。燕山期东北地区岩浆岩活动到达高潮,煤的变质程度提高,瓦斯生成量增多。东保卫矿井分为三个瓦斯地质单元,受近东西向的双鸭山南部逆断层和F10逆断层控制,地质单元Ⅰ形成封闭体系,瓦斯富集;地质单元Ⅱ内,F10逆断层受剥蚀风化,受拉张形成的NE、NNE断层十分发育且连通煤层露头,瓦斯大量释放,形成低瓦斯区;地质单元Ⅲ内,亦有F10逆断层封闭作用的影响,瓦斯含量相对较高。根据矿井的瓦斯参数,分瓦斯地质单元预测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和突出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