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火车站视频场景中人体异常行为检测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wei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智能安防网络化、集成化以及高清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对火车站的人体异常行为检测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异常行为检测系统的研发成为火车站智能视频监控的重点部分。本文针对当前火车站安防的需要,设计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火车站视频场景中的人体异常行为检测系统,采用检测和回归模型结合的方法实现对火车站场景的快速人数计数,并使用改进目标跟踪算法实现对特定人员的跟踪,同时利用人体姿态估计算法对特定人员进行骨架数据提取,最后完成跌倒行为识别。首先,本文根据火车站候车室等场合的特点,对已有的CSRNet回归方法网络进行前置网络的改进。此外,本文使用YOLOv3算法实现对稀疏部分进行检测方法计数,借鉴Decide Net网络,对回归模型计数结果增加权重,解决了训练数据集和应用场景不一致、人群计数不准确的问题。由此可见,结合检测方法和回归方法使用,使得人群计数和人群密度更加准确,当计算结果大于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报警信息。然后,对火车站候车室的目标跟踪算法进行了研究。本文在现有二阶段检测算法基础上,尝试使用一阶段YOLOv3检测算法实现对人群个体进行快速检测,在相机视野下得到人群个体检测框后,利用检测到的目标框再初始化跟踪器,使用跟踪算法对单目标的持续跟踪。其中,引入多尺寸目标框来构建有效的跟踪器。最后,利用上一部分的检测跟踪模型,实现对特定人员的身份匹配,对特定人员进行骨架数据提取,从人体关键点的速度、加速度以及移动帧率等特征算子上完成跌倒行为的识别,完成人群超限聚集、快速运动以及乘客跌倒等事件检测从而实现火车站人体异常行为检测系统的无人值守。本文所提出的人体异常行为检测算法可以及时地做出决策命令的报警,指导车站工作人员快速地处置紧急事件,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乘客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有机磷农药作为复杂污染物的代表,在环境中广泛分布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严重。传统降解方式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且单一方式难以彻底降解。作为绿色可持续催化的典型代表,酶催化和光催化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生物酶和普通光催化剂难以回收、成本高昂、对复杂污染物降解效果较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课题通过设计具有光催化能力、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的载体,用于有机磷水解酶(OPH)的成功固定化,成功
学位
合成芳胺类化合物主要通过偶联反应进行C-N键的建立,其中Buchwald-Hartwig交叉偶联反应是构建C-N键的重要方法。但是这类偶联反应大部分存在许多缺点,如催化剂用量大、配体结构复杂且较难合成等。虽然已经有许多催化效率高且选择性好的催化体系,但一些催化体系对水和空气等比较敏感因而不利于反应进行。因此制备选择性高、毒性低、能循环使用的催化体系,是C-N偶联反应的发展趋势。本文依Bippy P
从煤焦油中分离的混合二甲酚实用价值有限,通过催化加氢脱烷基方法将其转化为苯酚和甲酚等用途更为广泛的化工产品,是实现二甲酚综合利用的有效方法。微孔沸石具有能发生脱烷基反应的强酸位点,但狭小的孔道限制了反应物与产物的有效扩散,造成二次裂解,使得产物选择性降低。Al-MCM-41分子筛具有较大孔径结构有利于反应物的扩散,提高产物选择性,但其酸性较弱导致催化脱甲基反应活性较低。复合分子筛由两种或多种分子筛
在新零售背景下,无人货架上商品种类繁多、背景复杂且易受光照等外界因素干扰,顾客手持商品时手部或身体也会对商品关键信息形成遮挡,使得自然场景中仅采用图像识别算法在精度和速度上不能满足无人货架应用需求。针对无人货架实际应用场景的特性,本文在深度学习及卷积神经网络框架下,基于人体关节点定位算法与图像分类算法对该场景下的手持商品进行识别。其中人体关节点定位算法能准确定位持有商品手部的相关关节点,而图像分类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使用越来越多,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使其成为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具有零排放、高效率的特点,成为解决上述问题重要思路之一。本研究基于当前重型商用车的发展趋势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具体通过分析混合动力公交车的研究进展,确定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公交车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整
我国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多使用长距离运输管道进行运输,对管道运行安全进行有效保护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常用使用阴极保护技术实现对管道的防腐蚀保护。恒电位仪是管道强制电流阴极保护技术的核心设备,现在市场中存在的恒电位仪存在控制复杂、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数据远程通信的问题。本论文应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嵌入式技术,设计实现一种新型的智能恒电位仪,在完成恒电位仪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针对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化学、光电材料和绿色能源等多个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潜力。功能型纳米材料可以通过乳液法、气相沉积法和分散法等多种方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结构决定了材料的性能,但是目前存在尺寸形貌均一性差和不易大规模制备等诸多挑战。微流控技术是在微米级别的反应器进行反应的技术,相较于传统釜式反应器具有微尺度和连续相流动两大特性,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反应物传热和传质效
H13钢是一种高强耐热的热作模具钢,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应用。由于H13钢的合金含量较高,钢坯以及部件尺寸又大,在钢锭的凝固过程中容易出现元素偏析严重、粗大一次碳化物析出的问题,这对后续的锻造及热处理工艺控制和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在传统的H13模具钢钢锭铸造工艺的基础上,在电渣重熔过程中进行原位Ti,RE微合金化,系统地研究了电渣重熔原位Ti,RE微合金化
曲轴是重载发动机的核心元件,再制造时如何处理废旧曲轴表面的强化层仍是再制造流程控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渗氮曲轴毛坯通常是全部去除,然而对于感应淬火曲轴毛坯,其硬化层较深,如果全部去除,零件尺寸变化较大,给再制造带来较大困难。残余应力作为表面强化层的重要指标,它将与服役载荷叠加,改变零件所受的平均载荷,且在零件服役过程中会发生强化应力松弛。因此,对曲轴再制造毛坯的历史服役状态的掌握是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