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剑南道是唐代关键区域之一,也是唐代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藩镇,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均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本文即以剑南道为研究对象,藉此来展示本镇在唐代的发展状况,并观察其对唐代历史产生了何种影响。除序言与结语外,正文共由四章组成,分别从政治地理、节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边疆戍防体系等四个专题探讨了唐朝中央与剑南道之间的互动关系。政治地理专题,研究政治进程对剑南道政区变迁的影响。东西两川的分合是这一问题的重心,主要讲述从唐肃宗至德二载至唐代宗大历二年的十余年间,剑南道先后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又由分到合,再由合到分的复杂过程,指出东西两川的分合与这一时期唐朝的最高权力争夺、外患危机以及地方动乱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东西两川的分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节度使专题,自开元二十二年设置剑南道节度使以后,本道节度使人选发生了四个阶段的显著变化:第一阶段为天宝年间的蜀党集团,如杨国忠、章仇兼琼、鲜于仲通等人,这是唐玄宗一手促成的;第二个阶段为武人专政时期,特点是节度使更替之际频频发生动乱;第三个阶段为典型的文官政治时期,元和二年以后唐朝开始以宰相等高级文官出镇西川,这种措施一直持续到九世纪末期;第四个阶段,西川节度使的任命为宦官田令孜把持,最终酿成了西南三川的混乱局面。中央与地方关系专题主要探讨唐皇幸蜀与三川关系。首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探讨了唐皇西幸凤翔与南幸成都之间的差异,并指出唐皇幸蜀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唐王朝,但又进一步削弱了王朝的声威,成为唐朝覆灭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唐皇幸蜀还激发了蜀中的内外矛盾,导致蜀中民变、军变迭起。这些不稳定因素终于在唐末王建割据西南的活动中爆发。其次,唐代西南三川关系的演变,历述了西南三川的分合轨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边疆戍防体系专题,分别对剑南道西山、川滇西道、川滇东道三个戍防体系进行了考察。西山的戍防体系由三道防御线组成,最外围是弱水西山地区的安戎城、保宁都护府等,这里是剑南道的极边;岷江西山地区的松、茂、维等州构成了剑南西北的第二道防线,这也是唐朝重兵防守的地区,松、茂二州为两个最重要的军事中心;自茂州南下至彭州灌口县,是为第三道防线,主要沿岷江两岸布防,地形险要,吐蕃很难抵达这里。川滇西道体系大致也由三道防御线组成,最南是长江以南的姚州、南宁州,往北是嵩州——戎州一线,再往北则是大渡河防线。不过,在整个唐朝前期川南地区自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均比较薄弱,故而西洱河战争失败后唐朝在河南就陷入被动局面。川滇东道戍防体系出现的最晚,重要性也相对较低,主要由戎、嘉二州的军城组成。